专家分析
搭通胀之车逐垄断之利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分析师马文峰表示,现在的原材料价格上涨确实比较明显,但消化到终端产品,未必有这么高的涨幅。不少企业都借着“通胀”的名义跟风搭车涨价,其实是希望赚更多的钱。
马文峰认为,占据垄断地位的企业如果要涨价,监管部门可以要求其向公众公布其具体成本和利润情况,并通过类似于公众听证会的形式,决定是否可以涨价。
商家回应
康师傅:早在2月已换包装
康师傅公司一工作人员称,这一系列饮料2月已换包装,不存在刻意变相涨价。就包装缩小、价格未变一现象,对方称“原材料都涨价了,成本也就高了。”
东方乳品:成本上涨是主因
东方乳品一名工作人员称,“去年一年,白糖等巴氏奶添加辅料,批发价从每公斤5.2元涨到7.3元。”再加上劳动力上涨等因素,奶企成本也在上升。本组稿件除署名外由本报记者 高樾 王佳柯 采写
减量手段隐蔽不易发现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分析师陈静说:“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竞争激烈,是不少商家选择隐性涨价的主要原因。”
陈静还说:“消费者对价格比较敏感,如果产品的替代性比较强,那么谁也不敢率先挑起涨价大旗。而‘减量’的手段比较隐蔽,不容易为消费者察觉。”“当前我国通胀压力较大,企业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不能把所有的成本压力都转嫁给消费者。”上海商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齐晓斋说。据《京华时报》
新闻链接
国家发改委约谈重要消费品暂缓涨价
4月2日,国家发改委召开“重要消费品行业协会座谈会”,约请食品、饮料、百货商业、家用电器、酿酒、粮食、肉类等17家行业协会、商会的负责人,劝其承担社会责任暂缓涨价,确保价格总体稳定。
此前,在被发改委“约谈”之后,宝洁、联合利华、立白、纳爱斯等四家企业做出暂缓涨价的决定。方便面巨头康师傅的涨价计划也因被发改委约谈而暂缓。
而从去年年底到现在,食用油行业的限价措施已经执行了5个月,从4月份起又延长了两个月。
伊利、蒙牛等乳企承诺不涨价
“不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不以非法手段垄断商品价格……”近日,中国奶业协会向全行业发出的倡议,着重规范乳制品企业的自身行为,要求企业维护合理价格水平,不搞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斤缺两等价格欺诈或变相涨价。三元、伊利、蒙牛等35家奶业协会副会长及常务理事单位均表示承诺响应。 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