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海洋 作
大学校园中,恋爱已不再是新鲜名词,而开设恋爱课程,倒称得上新颖。所以,当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新增了教大学生谈恋爱内容的消息一经公布,便立刻成为公众关注和议论的热点,那么,究竟恋爱课需不需要进入大学课堂?
个案
走不出的爱情困境
走在大学校园中,牵手的男女大学生屡见不鲜。大学生谈恋爱已成普遍现象,但大学生们有的因为心智不成熟,有的对爱情抱以完美幻想,或因其他缘故,很多年轻的恋爱总以悲剧收场。
小林是一名理工科学校的大三学生,曾经偷偷喜欢过一个外校就读的女孩,是他舍友的朋友,与他一样都是南方人,生性腼腆的他不善言辞,只是为女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如打水、买饭等琐碎的事情。
后来,一次聚会的“真心话”游戏成就了他俩的爱情。每个周末他都会坐一个小时的公交车,经过很远的距离去心爱女孩的学校,只为能一起吃顿饭、踩一踩马路。
“那段时间感觉天好蓝,日子过得很快很开心。”后来,女孩以“性格不合”为由,结束了这段恋情。直到向记者讲起这段往事时,小林整个人都显得很没有精神。每天过得重复而又单调,吃饭、睡觉、打网游……
“没有希望,没有终点,麻木、孤单、慵懒占据了我所有的情绪,快乐、单纯、幸福早已把我丢弃了。”小林的日志充满着悲伤的气息,他承认,自己一直走不出失恋的阴影,以后恐怕很难再像那样爱一个女孩了。
支持者
能及早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观
正在西安工业大学读研一的赵磊,目前已经“抱得爱情归”,他说之前和几个同学就恋爱课深入讨论过。他认为,开设恋爱课,必须双方面看待。可以开设,但最好先试点;可以普及,但最好选修。
“恋爱这东西,来了很盲目,走了很悲伤。”他认为,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程度都不相同,对待恋爱这门课程并不是人人及格,大部分都没有恋爱经验。
西安某高校葛老师支持开设恋爱课,认为在大学里很有必要。一个人的爱情观、价值观及人生观很重要。作为学生来讲,他已经成年,心理已经成熟,可以接受爱情方面的教育,这样也有利于及早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感观。有些学生对爱情认识狭隘,甚至会做出极端的事情,让亲人、朋友受伤害,从这个角度来说,开展恋爱课很有必要。
葛老师认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情感方面是个空缺。“可以将恋爱课作为选修课,根据个人需要进行选修。”葛老师建议,恋爱课可以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对于很多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敢于表达也是一种鼓励,恋爱课能帮部分学生勇敢与人交流、沟通。“爱情作为人生的必修课,可以作为选修课搬进大学校园。”葛老师说。
反对者
教材师资无法达标成为必修课不现实
郭凤茹是西安欧亚学院软件开发专业的大二女孩,还无恋爱经历。
“如果恋爱也有学分制的话,我也许会考虑谈一段恋爱来让自己考试及格。”郭凤茹戏谑道,她认为开设恋爱课不太合适。她身边有很多像她一样埋头读书的同学,对恋爱顺其自然,恋爱又没有一个固有的模式,何谓合格,何谓不合格,势必引起争议。大学生已经成年,大部分都知道如何对待自己的感情,而且目前处于学习阶段,一切以学业为主,过多的精力投入恋爱课,“搬上课堂,对很多想精心读书的同学会造成困扰”。
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张老师从事了20余年的教育工作,对恋爱课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张老师表示,学会“爱”和“被爱”是一辈子的事,“开设恋爱课一系列问题谁来解决?教材谁来编?怎么编?怎么教?怎么布置所谓的生活作业?怎么考试?如果统一教材统一口径,学生们的婚恋会啥样?
张老师表示,关注日益普遍的大学生恋爱现象,进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帮助其解决恋爱中的问题和困扰,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把恋爱课作为必修课,张老师还是认为荒唐了点。
相关新闻:恋爱实名制引发网友讨论 学生:谈恋爱是私人行为
近日,有网友在“人人网”上爆出“猛料”,称有的大学将要实行“恋爱实名制”。甚至上传了学校用于摸底调查学生恋爱情况的表格,信息具体到“姓名”、“学号”、“是否恋爱”、“恋爱对象是否为本省”、“恋爱对象是否为本校”、“最近是否存在矛盾”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