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厨师花20年试验用剧毒河豚子做菜 曾中毒20余次
http://news.hsw.cn    来源: 扬子晚报  2011-05-02 07:29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国税局员工顶水杯练微笑
国税局员工顶水杯练微笑
王妃第一夫人气质比拼
王妃第一夫人气质比拼
·记者调查中国首善陈光标捐款掺假后 遭死亡威胁
·司机撞倒乞丐将其压死:不知药家鑫 当时只想杀人
·广电总局否认禁播谍战剧:是为建党宣传而缓播
·山东一63岁男子住院猝死 院长称患者“憋尿死”
·男子公交车上用电脑看黄片 遭其他乘客群体围攻
·“双性少女”遭辱受重伤 施暴者难定强奸罪(图)
 

  大家都知道河豚剧毒,可河豚身上哪个部位最毒呢?先看看这两句大白话吧:“吃河豚子——找死”、“拼死也要吃河豚,快死就吃河豚子”,这是流传于镇江民间的谚语和俗语。据称,只要吃25粒鲜河豚子,就会当场毙命,由此可见河豚子有多毒了吧?

  然而,扬中就有一位“拼命伙夫”,他不但自己吃河豚子,还把这种剧毒河豚子变成了美味的盘中餐!不过,为了把这盘菜“端上桌”,他用了整整20年。从动物试验到本人试验,自己先后中毒20多次,最长的一次居然昏迷了3天——这位厨师叫周长顺。如今,已有万余吃过河豚子的食客在他的签名簿上留下了“证明”,他的油炸河豚子也被中国烹饪协会称之为“中华一绝”。

  夺命惨剧激发“斗志”

  一起惨剧让他想“搞定”河豚子

  烧河豚可以理解,为什么想到要烧河豚子呢?这要从20多年前的一起惨剧说起——

  1982年的3月份,一条来自苏北的小船停靠在扬中。一户人家烧河豚,将河豚子扔在了港边的垃圾堆中。小船的主人看到很诱人的河豚子,误将其当做了其它鱼籽,便拣了回去当菜烧,谁知祸从天而降,一家6口人,因为中毒一下子竟死了4人!

  这在当时成了轰动整个镇江的大新闻,时任国营绿扬酒家经理的周长顺,听说河豚子夺去了4条人命,不由想起小时候,父亲曾经用生石灰呛河豚子的往事。虽然当时父亲做的干河豚子要等一年之后才能食用,但至少可以证明,河豚子的毒素可以人为去掉。从此,周长顺暗下决心,一定要自己动手解决这个难题。

  一本医书让他开始“异想天开”

  用什么方法才能除掉河豚子的毒? 父亲采用的办法好是好,可惜生石灰呛过的河豚子,既不卫生也不安全,而且要时隔一年半载才可以食用,不新鲜不说,还破坏了它的营养结构,意义不大。

  一天,在上海一位中医朋友家中的书柜上,周长顺偶然看到一本《本草纲目》,刚好翻到中草药解毒这个篇章。周长顺眼睛一亮,“何不用中草药来去毒?”当他将这个大胆的设想与朋友交流时,朋友睁大了眼睛,半天没说话,并正告他,河豚子乃剧毒中的剧毒,1克河豚毒素是同量氰化钾的200多倍,这个毒怎么“去”,全世界无人敢想!

  闭门修炼“独门解药”

  动物实验阶段

  奇迹,第867只母鸡没有被毒死!

  昨日,周长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开始他也不敢用人做实验,只是用家里的猫狗鸡做试验。虽然用了解毒的中草药烹饪,无奈吃了河豚子之后,一只只猫狗和鸡还是在他眼皮底下死去,没少挨妻子的责骂。

  采访中,记者忍不住问周长顺,有多少只鸡成了“殉道者”?只见他翻出了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载着时间、剂量、反应等等,翻到最后,他指着1988年5月27日这一页,感慨地说:就是这一天,编号第867的母鸡,食用我处理过的鲜河豚子后安然无恙。从此在动物实验阶段证明,我的研制方向正确、办法可行!

 [1] [2] 下一页
编辑:李晨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