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近日印发了《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明确要求有关部门、行业组织和生产经营单位要严格落实“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其中包括,每名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每年要接受不少于40小时的集中专业培训。
近年来,“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事件层出不穷,因此,要求有关部门、行业组织和生产经营单位严格落实“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和行业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集中培训,是非常必要的。打个比方说,让一部分因不懂法律和专业知识而胡乱使用添加剂的食品生产者,在培训后主动改弦易辙,对缓解食品安全的严峻局面或多或少总会有些效果。而更重要的问题是,对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培训应该怎么做?假如仅仅是上课、考试,最后对成绩合格的发一本合格证,那么,这样的培训意义非常有限。
食品生产者可能不懂法、缺乏相关知识、行业道德伦理不高,因此对他们的培训不妨“初级”一些。可是,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假如不懂法、缺乏相关知识、行业道德伦理不高,你凭什么跻身这个岗位、掌管食品安全监管事务呢?因此对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培训必须“高级”一些——— 你们在实战领域屡失城池,那么就应该在实战领域进行培训。
在实战领域,试题就是市场,百姓就是考官,不过关必将面临问责。只有这样,才能倒逼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懂法律、提升职业道德,才能倒逼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倒逼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不能满足于曝光一起查处一起、出了事故后运动式的展开灭火行动。
对于监管机构的慵懒惰政、关卡靠后、执法不严、行动无力,甚至失职渎职、以权谋私、执法腐败、部门牟利等深层次问题,课堂上的培训无法起到太多作用,只有实战中的培训,让懒惰者无能者靠边,让渎职者腐败者担责,才能令懒人变勤,才能震慑害群之马。 李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