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是不太懂品牌、只看价钱的老板一类是有品有钱经常海外扫货的中产阶层还有一类是没有钱却热爱品牌、愿意节衣缩食买奢侈品的普通上班族
尽管西安本土的奢侈品市场还存在牌子少,货品旧等缺陷,但却不能阻挡部分人们渴求的心理。根据记者采访了解到的情况,在西安的奢侈品消费人群主要有以下几类人:只看价钱的陕北人、陕南大老板,本地企业老板,部分公务员,有品有钱经常海外扫货的中产阶层,以及没有钱却热爱品牌、愿意节衣缩食买奢侈品的普通上班族。 本报记者罗溯阳
谁会买
陕南包工头出手阔绰一次买6条阿玛尼裤子
“我有个侄子,是安康的一个包工头,来西安买阿玛尼的裤子,每次买六条,他们把这些都当白菜一样。”小陈是个电脑动画设计师,毕业于西安美院的她因为学的是“设计”,因此,奢侈品牌向来都是她的生活圈内话题。
不仅自己是奢侈品的消费者,在小陈的生活圈子内,也遍布着很多“买得起”的人,“有一回,我借了一个哥的车开,看见后座位堆了一堆LV钱包,都是真货,跟批发一样,他以前在山西开过矿,爱好赌博,打个麻将都是几万几万的输赢”。
她还告诉记者,一个混神通广大的熟人,能够在西安几大卖场的任何一个品牌专柜以五折的价钱拿到任意一款货品。
虽然只是做二手奢侈品置换和海外代购,曹雪稳定的西安本地客户群的组成结构,让他对现在西安奢侈品消费人群的构成有了这样的认识。
“当然有真正喜欢品牌的人,占我接触到的人群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中公务员比较多,XX管委会的,X石油的,有消费能力,喜欢跟别人不一样。”曹雪告诉记者,“如果你告诉他们某个东西全亚洲区只有3000件,是限量的,他们就会很乐意购买,想着明天可以跟别人穿的不一样”。
除了这些为“不一样”而消费奢侈品的人,剩下的三分之二中,占大半的都是有钱却不懂的陕北煤老板或者像小陈所认识的那样的陕南包工头。
“在我看来,在西安买奢侈品的,第一类是陕北的煤老板,他们可能只是因为这是国际牌子,够贵就肯定是好的,能炫耀;第二类是企业的老板,他们的身份注定了他们会挑这个,他们会认为这些品牌跟他们的身份相匹配,并不是说他们多懂这个这个品牌的内核;还有一种人是又懂又爱还能消费得起,不过这种人不多;还有一种人也懂,也爱,但是他们的经济能力不够,他们可能会存很久钱,然后才能买一样东西。”李东这样划分着。
谁会买
挤公交吃泡面只为买大牌买回香奈儿束之高阁
而在整个奢侈品消费人群中,还存在一些让人无法理解的奢侈品“崇拜者”,他们宁愿节衣缩食,也要有入手一件、拿得出去的“大牌货”。
“你还记得前不久在网上热议的一个新闻吗?一对上海夫妇跑到香港去花了100万买奢侈品,那对夫妇也不是特别有钱,在香港住的也不是五星级的,吃的也很一般,但买的东西却特别多、特别贵。”李东说,他的身边,也有这样的情况。
“我以前在陕西一家省级报纸实习的时候,一个女孩,买了个LV包,却整天拎着它挤公交车,还为此经常吃泡面。后来她又花了很多钱买了一双香奈儿的鞋,但她就放那里,几乎不穿,因为她怕穿脏弄坏,所以好几个月闲置着,在关键时刻才穿一次,然而她说自己在买的时候就非常开心”。
“心理满足感”,李东用这样一个词来解释以上的现象,而同时,他也认为,不论是陕北煤老板还是月入过万的精英人士,不论是企业家、工厂主还是为攒钱购物而吃泡面、挤公交的奢侈品“崇拜者”,隐藏在他们消费行为背后的消费心理是更值得关注的。
相关新闻:消费者只认大牌LOGO 大多奢侈品不愿进驻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