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吹送,凤凰花开,校园里,又是一年说告别的时节。广州大学城,一群毕业生特意穿上唐装旗袍,为大学四年的美好光阴留下最后的纪念。照片上,女生们一身绸缎被面改制的旗袍打扮,显露出阔大的学士服遮掩的优美曲线,脸上写满笑意;男生则穿上金黄色和黑色相衬的唐装,拍照时配上夸张的动作,好像动作片里决战之际着正装上场的武打明星。大四学年找工、论文的连串压力之下,莘莘学子似乎打定主意,要把这庄严肃穆的毕业礼,变成一场轻松洒脱的扮装秀(昨日广州日报)。
事实上,有关另类毕业照的新闻,已非第一次见诸报端。两年前,也是广州大学新闻学院的学生,模仿“五四”时期学生装扮:女生蓝衣衫黑短裙再扎两个麻花辫,男生一身黑色中山装,凭借“复古”造型,曾引来广州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相形之下,广州的学生还算老实的。同年,北京有8位女生,到人民大学校门前拍了一组大胆的“露腿学士照”。去年,两名清华毕业生为庆祝毕业在校内裸奔,还把照片传到网上,两名“肇事者”自称这样做是为了丰富校园“人文精神”,还称沿袭的是哈佛的传统。这两件事都引起不少争议。
穿多穿少,还是不穿,穿什么怎么穿,都让大学生们颇费一番心思。无论是拿等级森严的学位服开玩笑,还是另搞新意思,背后的原因,无非有两条:第一,如果传统的西式学士服象征了知识的道统和大学教育传承的社会理想之庄严,那么,学院生活中某些轻松的、开放的,甚至是逆反、僭越的东西,也应该在毕业时刻得到表达和庆祝。其次,学位服起源于13世纪的法国,某些人据此认为,学士服是西方舶来品,中国人应该穿有中国特色的学位礼服。北大前些年举办“中华学位服设计大赛”征集作品,包括广州大学学生穿唐装旗袍拍毕业照,都是例证。
学士服、毕业照,看似小事,实际上包含了社会大众对大学生的期待,以及对大学教育的理解。就拿学士服到底该穿中式还是西式来说,如果大学教育的理念是“融会中西、兼收并蓄”,那么,两套学位服、两种风格的毕业照,反而显出中国大学理应具有的优势———大多数西方大学生,他们的学位服只有一种可供选择。那么,不必争论学位服是西式好还是中式好,最好是让学生们各取所好。
另一方面,我也希望,学生们在服饰上的搞怪创意,能与更大的精神抱负联系在一起。我想起曾到访过的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院大门口矗立着英王亨利三世的塑像,无数游人在那里徜徉留影。并不是因为塑像本身是多么技艺精湛,而是因为调皮的学生们把象征19世纪君权的权杖,换成了一只板凳脚。这种藐视权威的精神,成为今天剑桥大学“人文精神”的一部分。求知的过程有循规蹈矩的一面,但也尤其需要不安分的异端———对权威的嘲讽,对平庸的拒绝,而这从来就是大学教育得以贡献于社会进步的独特品质。□果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