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多头管理,“九龙治水”已然一团乱麻,何况是“十五龙治水”?据报道,目前涉及食品安全的不仅有农业、商业、卫生、质检、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也包含了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环保部、粮食局等部门,总共达到了15个。可仍然一边是不断投入人力物力,一边是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绝。
多部门监管,最重要的是转变监管方式,理顺关系。围绕目前的“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模式,至少就可以建立两种制度来完善监管模式——— 食品监管“首问负责制”和食品责任回溯管理制度。
应该学习医院、地方法院和一些职能部门所实行的 “首问负责制”、“首查负责制”。其最大作用,就是避免“踢皮球”式的推诿扯皮,明确第一责任人,即便是 “九龙治水”,也能知道哪条龙是“召集人”。食品安全监管也是同理。
另外就是如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所说,学习欧美发达国家的食品回溯追踪管理制度——— 将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均记录在案,一旦出了问题,可迅速追踪源头。即便生产销售环节多、链条长,也可以要求监管机构管离它最近的一个环节,比如发现超市产品有问题,就要求超市追踪到上一环节,追不到就自己担着,如此环环相扣又环环制约,也就难出问题。制度设计一变,食品安全监管难题自然也就豁然开朗。
分段管理、品种管理模式下,监管部门可以“踢皮球”,但在“首问负责制”下,只能“接皮球”,再辅以食品回溯追踪管理制度,“冤有头,债有主”,食品监管体系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一团乱麻了。 释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