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濮阳市市场发展中心京东服务处负责人李某带领二十余名职工及社会闲杂人员,突击对濮阳华龙区工商局下属的两个工商所的6间办公用房实施强拆,办公场所一片狼藉。(5月31日《大河报》)
隶属于地方政府的市场发展中心果然胆大,不管不顾,居然连省里直管的工商部门都敢强拆。可见,一般民众可能
遭遇的权益受损情形权力部门同样也会遇到。
根据媒体报道,房屋产权归属上存在的争议,是导致强拆的由头。那么,双方为何没有坐下来协商解决?工商方面的说法是自己一方对所占房屋拥有不容置疑的产权;而市场发展中心则认为工商所所占房屋属于资产移交范围,且曾书面通知工商所搬迁,工商部门置之不理,所以才动手强拆属于“自己的房屋”。在这一起拆迁事件中,工商所和市场发展中心可谓是硬茬遇上了硬茬,哪一方都不是好惹的。
也因此,若想彻底避免强拆事件的发生,关键在于通过友好协商乃至在法律的框架下寻求解决之道。动辄诉诸权力,只能回到“丛林社会”,奉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当地向来被认为是权力部门的工商所,一样遭遇强拆,深层原因就在于强权代替了法律。
眼下,一通乱拆之后,更高层次的干预不可避免。可以想见,经过这样的博弈之后,相关各方肯定会各有妥协,然而,这种妥协只能是权力博弈之下的妥协。其结果只能是以公共资源、公共财政作为弭平罅隙的润滑剂,也就是说,最后买单的,依然是全体民众。神仙打架,百姓遭殃。打来打去,损害的都是公共利益。事实上,这也是公众为什么对强拆双方均表示愤怒的根源所在。 胡印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