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东大农家乐就餐的市民,要啤酒的减少了,要果啤、果汁饮料多了起来 本报记者 闫文青 摄
老板推销“自酿酒”没人买
5日中午12时许,在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附近的一家农家乐,吃饭的游客已经将几十张桌子全坐满了,但仅有一张桌上有3人要了酒。而动物园附近的小吃城里,也难见空酒瓶。“黑米酒喝着没事,才十几度。你要是开车来的,喝个小瓶的二两都不到,一点事都没。”一家名为清心园的农家乐老板推荐说,“这是我们自家酿的粮食酒,不上头。”但记者看到农家乐共有4桌食客,没有游客喝这种“开车没事”的黑米酒。
走访时记者了解到,不少农家乐都备有各种被宣传为“不上头、开车没事”的自酿酒,可并没有食客买账。“以前来的时候还敢尝点,现在不敢沾一点酒了。”一位开车前来的某企业员工杜勇说。
司机点酒农家乐并不劝阻
园中园的老板徐水波说,“现在来这里喝酒的人非常少,点了酒水的客人大多是打打麻将,钓钓鱼,等酒挥发得差不多了才驾车离开 。”
“晚上会有些人喝得比较多,但都是留宿在此的人。”鸿福苑的老板王雁说,“如果当天就走的人,几乎都不喝酒,也很少见同行的人劝司机喝酒。”
然而记者发现,对于一些点了酒的旅客,农家乐老板会满脸堆笑,也不管点酒的人是不是开车来的,都会很快将酒送上饭桌。
有时一天也卖不掉一瓶酒
记者连续走访清心园等9家长安区农家乐,老板们都说,自5月醉驾入刑以来,他们的啤酒、白酒销量急剧下降,“醉驾入刑后,店里的酒水销量跟去年比下降了八成。”一农家乐老板说。
“去年夏天一天就能卖10箱啤酒,”长安区建平农家的老板王建平说道,“现在有时一天连一瓶啤酒都卖不掉。”
记者调查中还发现了有趣的“饮酒规律”:3人以上的自驾游客易饮酒;劝阻驾驶人员饮酒的首先是家人,其次是朋友;驾驶人员一般会和朋友喝酒,但不会和家人喝酒;自带酒水现象越来越少;凡留宿过夜的大都要喝酒。本报记者刘俊锋 实习记者 谢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