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3家模仿印度网站“我行贿了”的国内民间反腐网站走红网络,不少网友纷纷在这3家网站上发帖曝光自己的行贿内幕,引发不少网友的“围观”,以致“我贿赂了”中文网因访问量过大出现服务器瘫痪。
在3家民间反腐网站蹿红的同时,举报网站如何管理?网友举报的行贿情形如何认定?尚未实名的举报帖是否会引发恶搞或者诽谤等问题被逐一摆了出来。
民间反腐网站的出现,引起了舆论的极大关注。但是,在能否助推反腐的问题上,尚存争议。
著名反腐学者、中央党校教授林喆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对此类网站的评价并不高。
“我认为它们虽然可以属于网络反腐和群众监督的形式,但是实际上的作用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说对打击腐败没有什么作用。”林喆说,在我国,行贿者也是犯罪者,所以,如果他们想要举报行贿行为,不应该通过网络举报这种形式,而是应该到司法部门去进行举报。因为对于真正的行贿人来说,他们一般不会主动在网上公布行贿行为,而且即使在网上公布了,也对处理打击没有什么帮助。
此外,林喆还表达了对这类网站上出现的种种言论的担心。
“在没有实名制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诽谤的情况。如果有人在网上发布了某领导受贿的事实,但实际上发帖人根本就没有相应的证据,那这就是诽谤。而且,这种在网上发布的内容,也经常会有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情形出现,而且也不容易查找发帖人,这样很容易产生诽谤等行为,这样就会使反腐的成本加大,而收效甚微。”林喆说,此类网站应该由检察机关来办理,可以是一个自首类的网站,行贿者持相应的证据自首。但即使由检察机关来办这类网站,因为都是公开的,所以很可能会出现打草惊蛇的情况,反而不利于反腐的进行。
“人们关注此类网站,大多是为了一种宣泄,上面很多的帖子其实也都是群众的宣泄。比如说给领导送了烟、酒,但是事没办成,就把这些事情公布在网上,宣泄自己的不满。而对于真正的行贿行为、行贿数额非常巨大的行为,他们自己不会、也不敢在网上公布,所以这种举报不会有什么效果。我认为,虽然人们一直在关注反腐,但这种网站更多的还是利用打击腐败这个噱头赚取群众的眼球,哗众取宠。”林喆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