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0日凌晨1时30分,西安市东三环,渣土车装得像小山一样呼啸而过 本报记者 汤继颖 摄
“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决不会从事渣土车这行业,实在太熬人了……”昨日,张东赶到本报,一脸的倦意。
张东说,他早就想和媒体说说心里话了。
张东是西安一家渣土清运企业的负责人。他这两天只睡了8个小时,一直在处理车队一些渣土车的事故、纠纷。近日,本报持续进行的整治渣土车的报道,引来社会多方关注。一些渣土车司机和车队负责人也找到记者,讲述这个行业不为人知的情况。
四不怕
“渣土车司机不怕红绿灯,不怕过路行人,甚至不怕城管、警察,好似不食人间烟火……”市民郑先生打通本报热线,道出自己的困惑。“司机也是人,但如果说不怕,也真有不怕的地方。”张东声音低沉,道出其中缘由。
一不怕车队 “换个山头照样有饭吃”
“每当夜幕落下时,相信每个渣土车主心里都不怎么舒坦,因为担心司机半夜打电话。”张东说,“别看车主是老板,每天却过得胆战心惊。”
张东讲,渣土车司机月工资平均3500元至4000元,司机多来自西安郊区或外省,基本上是小学、初中文化程度,交通安全观念不强。
2010年初,交警部门规定渣土车驾驶员须持有机动车A1、A2、B2驾驶证且满5年。“驾驶渣土车的职业成了香饽饽,司机常说不干就不干了,再转到别的车主那里开车。不稳定的司机队伍让车主操心,一旦出了事,只得车主善后。”
张东说,目前招聘有经验、有责任心的好司机比较难,司机经常跟车主提条件,如果不满意就跳槽,有的司机瞒着车主,私自多拉几趟活,而营运款不上缴,变成自己的利润。
二不怕市容园林 等执法部门下班后 趁夜多运
近日记者连续于凌晨时分在西安市东三环、南三环周边地区查看,发现凌晨1时之前,大部分渣土车装载正常,但凌晨1时后,渣土车普遍冒尖,车速也明显加快。“一些工地在出土时,趁执法部门下班了,会选择在深夜让渣土车多运一些。”7月23日,渣土车司机小邓说,白天和深夜,工地的监管力度有很大区别。
张东告诉记者,市容园林部门负责监督工地和对建筑垃圾清运企业资质及营运车辆的审查。“事实上,司机根本不怕他们管,如果觉得在这个地方呆不住了,就换个地方工作,每年缴纳管理费用1200元左右。”据他讲,西安市曾有30家左右的渣土清运企业,政府对违法率较高的企业一直在淘汰,现在只剩22家。“企业淘汰了,可渣土车还在,司机也在,这些车辆人员就并入了其他渣土清运企业。”张东说,受到处罚的渣土车的营运实际上没有受到影响,只是换了一个挂靠单位而已。
三不怕城管 司机用对讲机互通情报
33岁的渣土车司机陈宏军说,去年经过整治,渣土车“高尖”现象好转,近期这些问题又出现了,负责查处的就是城管执法局。
陈宏军毫不讳言地告诉记者,一些辖区内工地受到特殊照顾,即使装了高尖车,执法人员也不会去查。如果出了辖区,就要格外小心,有时还需要交“过境费”。“我们大多数司机手中有对讲机,一遇到检查,相互通知,很快同行们都知道了。”“执法人员和渣土车一直在暗中较劲。”陈宏军说,虽然一些巡查路段设有卡点,可司机一脚油门就闯了过去,曾有城管追车出过意外,所以有些城管执法车也不敢轻易追车。另外,胡乱抛撒的渣土车,除非特别严重、影响特别恶劣,公安机关会介入,一般城管执法部门查证难度也不小。
四不怕交警 GPS执法依据存困难
交警部门负责查处车辆超速、超载、闯红灯、逆行等违法行为,并负责检查车辆牌、证、照等。张东说,虽然交警部门利用GPS系统对渣土车进行实时监控管理,可个别司机对GPS进行改装,逃避监管。
张东说,一些司机拆下GPS装置与电瓶连接,导致渣土车脱离GPS监控。还有的在GPS装置上装个小开关,随时开关。
记者从西安一家渣土车队了解到,根据GPS系统全程测速的监控结果,个别司机一个季度内超速超过4000次,相当一部分司机超速也在700次以上。“如果按超速一次罚款200元算,罚款就是天文数字。”一位相关人士称,警方根据渣土车GPS数据作为违法处罚,法律并无明确依据,渣土车司机有恃无恐。
“不要认为渣土车闯红灯、逆行就不怕电子眼。”渣土车司机小邓说,“晚上跑一趟只赚100多元,如果被查到一次肯定就赔了。要么对车牌进行遮盖,要么就是没有电子眼。”
近期拉土车再度猖獗:
70分钟内五辆渣土车引起三起事故 造成2死4伤(图)
二季度西安渣土车事故57起 偷倒垃圾夺人命真疯狂
记者调查:违规倾倒垃圾 遭多辆拉土车围困40分钟
联合整治:西安集中三个月整治拉土车 违规5次收回备案资质
西安多部门联合夜查拉土车 31检查点24小时严查
市长陈宝根痛斥疯狂拉土车:这是城市管理者的耻辱
背后利益链:
西安交警夜拦酒驾渣土车 记者探访背后利益链
专题报道:拉土车的“罪与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