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亲的哭诉
子长医改的“画饼”看上去很美,并且得到了各级管理层的肯定,但对于普通患者来说,他们究竟有没有得到具体的实惠呢?
7月26日清晨,记者在子长县医院门诊询问了多位前来就诊的患者,多数患者是第一次来县医院就诊,对于他们而言,药品是否便宜了仍是一个未知数。但树立在院子中的一张巨大药品价格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记者在上面看到:过去售价46.4元的阿奇雷素针,现在只卖7.8元,原价将近25元的头孢克肟片,现在只卖3.8元,原价20元的西咪替丁,现价只有0.85元……
张王瑞是3天前刚从西安一家三甲医院转回子长县医院的,75天前,19岁的他因为一场车祸而导致头骨受伤,至今仍昏迷不醒,成为了一名植物人。母亲黄翠萍介绍,他们家住子长县柳家坪村,以种地为生,家庭条件很差,可偏偏儿子就出了事。“他本来在延安学厨师,今年春节才回来,原本还指望着能给家里干点农活,没想到一下子就成了这样。”黄翠萍说。
她介绍,车祸事故责任方赔偿了9万元,然而在西安大医院住了72天院就花光了,医院还让交5万元,而他们无力负担,因此只得把儿子转回县医院。“给孩子刷个牙要40元,剪个指甲也要40元,每天光护理费下来差不多就得800元,我们真是负担不起啊!没钱了就马上让出院,医院不就是救人的吗?”黄翠萍说。
县医院药价的便宜是黄翠萍感受最深的:“同样的药,在西安的大医院一天要好几千元,在这里每天只花300多元。”记者在张王瑞的药品使用清单上看到,除药品的花费外,张王瑞每天的护理费用只有15元,而护士几乎每隔15分钟便来一趟病房进行巡视。
该院一名张姓医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张王瑞为例,因为我们医改后药品价格和服务费用很低,他在我们县医院的治疗费用差不多连西安三甲医院的零头都不到,但还能享受新农合带来的75%的报销,如果是特困家庭,还有可能医药费用全免。”
医生看病比以前更单纯
与黄翠萍有同样感受的患者还有很多,但是在子长医改中,患者得到实惠虽是终极目的,但医改成败的关键却是医生。改革之初,县委书记薛海涛最为担心的问题是:没有了灰色收入,如果挣得少了,医生们的积极性从何保障?
吴建军告诉本报记者,医改后对于医生最大的变化是,改革前工资70%依靠财政拨款,30%需要自己挣,现在改成了工资全额拨付了,意味着医生可以无压力上岗。同时,现在实行一张处方一元钱,把医生考核方式由处方金额调整为处方数量,多劳多得,医生就不开大处方也不开贵药了。
内科一科主治医生井润婷是1994年到县医院工作的。医改刚刚实行时,她因为担心自己的工资会下降,也和一些“保守派”在私下里嘀咕。但很快,她发现自己的工资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因为自己是业务骨干,每月增加了1000多元。
经过了解,井润婷才知道了医院的员工激励机制,医务水平、看病人数量、服务态度等直接和工资挂钩,发表论文有奖励,获得了荣誉称号也有奖励,名目繁多的激励机制让员工们热情高涨。
井润婷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现在看病比以前更单纯了,业务上只要好,干的事多,工资自然能上去。”而她今年的目标是冲击年终点评,“五六万都有可能。”
井润婷对于医改最大的感受是:“病人多了,以前病房里就住十几个人,现在都快到40了,但相应压力也就大了。”
吴伟医生也有相同的感受,作为普外二科副主任、主治医师,医改后他每月能拿到6000元以上,比以前多了大概2000元。又因为他是医院的外科骨干,几乎每两年就有一次去大医院进修的机会:“别的医院都是进修期间就给个基本工资,我们医院是工资全给,连进修的吃住医院也都给包了。”
据院长吴建军介绍,每年政府都给100万元的人才奖励专项资金,用于奖励业务骨干,同时每年9月还将实行骨干竞聘上岗,是骨干就能获得很好的待遇。
私立医院处境趋于艰难
县人民医院医改成功了,但这并不代表着整个子长医改的成功。7月27日下午,记者又前往位于瓦窑堡遗址隔壁的子长县中医医院,对医改实行状况进行摸底。“我们医院底子薄,论规模和人员数量都没法和县医院相比。”该院院办主任昝志来介绍。记者在中医院看到,该院地处老城区,三层的楼房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过道狭窄,下午5点左右几乎看不到患者的影子。
该院李斌副院长告诉记者,作为子长县的第二大医院,医改前由于设备落后,人员流失严重,许多职员都是半脱产半上班,无组织无纪律,那时医院一月的毛收入都不到1万块钱。
“医改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政策,过去医院没人来看病,现在公立医院干啥都便宜了,特别是中医院的报销标准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0%,看病的人也就多了起来。”李斌说。实行工资财政全额拨款后,员工的工资得到了保障,“一月一个普通医生也能拿到5000块钱了,这在以前根本不可能!”
而记者在民众间走访得知,陕北地区有中医治病的传统,有不少患者希望能去中医院治疗,但过去中医院医生很懒散,也不按时上下班,造成了患者有病也不愿上门求治的现象。
据悉,子长医改实行3年来,医院的收入已经从2007年的18万元一跃到了187万元。李斌院长介绍,由于医院地处瓦窑堡革命遗址旁,建筑空间受限,县政府目前投资了大约2400万元为中医院另选了新址,大概在2014年即可建成投入使用。
县政协主席、医改办主任靳晓宏更是对中医院的发展前景看好:“现在他们医院只有20多张病床,先进设备政府买了都没有地方放,等新医院建好,两家公立医院大概就能有500张病床,对于我们县的患者数量来说,足够满足需求了。”
靳晓宏同时提到了子长县的私立医院,他表示,子长县现在有3家私立医院,医改后对看病价格昂贵的私立医院形成了较大冲击,它们不得不跟着降价,但私立医院信誉度不高,政府的策略是不会放开也不会限制,但通过医改,两家公立医院成熟后一定会挤掉它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