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
该出手时就出手
7月8日下午,邯郸市两名少年结伴去往野外池塘游泳。由于池壁陡峭且长满青苔,其中一个孩子不幸溺水。“水上义务救援队”的户洪涛、张锦瑚、王小红等人闻讯立即租车赶往出事现场。
由于时间已过去了十多分钟,落水少年经过一番挣扎后已沉入水底。户洪涛等人见状来不及换衣服,一个个奋不顾身跳入4米多深的池塘。众人经过一遍又一遍的搜寻,终于成功将溺水者拉到岸边。
虽然落水少年最终经抢救无效死亡,但他们的救人义举还是得到了市民们的称赞,“水上义务救援队”的名号也越来越响亮。
据队员王小红介绍,救援队员们在野外游泳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人陷入淤泥或深水区的情况。只要一听到有人呼救,他们很快就会游到对方身边,想方设法帮助其摆脱险境。据初步统计,20多名队员几乎每个人都有过救人的经历。此外,他们还无偿为“引黄入邯”、“中国魏县龙舟大赛”等重大水上活动提供过安全服务。
此外,救援队还曾多次组织集体救援行动。今年3月份,成安县一名小伙在城区人工湖不幸溺水身亡,有关部门搜寻了3天,未能找到死者尸体。救援队获悉这一情况后主动租车前去帮忙。他们在现场看到,由于湖水冰凉刺骨,当地救援人员只是乘坐小船用木棍、铁钩四处试探。因为队员们都是冬泳爱好者,他们纷纷潜入水中展开地毯式排查,不到半个小时便将死者打捞出来。事后,死者家属拿出钱表示谢意,被救援队婉言谢绝。
初衷
利用特长
为社会做点事
在众人眼里,水上救援不仅条件艰苦,而且危险性极大。可在邯郸市“水上义务救援队”这里,却看不到任何救生器材或装备,他们只是凭借娴熟的“水上功夫”,以及丰富的救生经验,为人们编织了一道安全防护网。
王小红今年44岁,系“水上义务救援队”发起人之一,在邯郸市区经营着一家小茶馆。他从10多岁开始,几乎每天都要下水游上几遭,甚至寒冬腊月也照常“出游”。1994年,经体育部门推荐,他参加了河北省首批水上救生员培训,并取得了救生员高级资格证书。
去年4月份,王小红当选为邯郸市民间团体冬泳协会秘书长。其间,他和一些铁杆泳友经过交流,认为有关部门和家庭忽视水上安全教育,社会缺少专业的水上救援组织,是导致溺水身亡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为此,王小红、户洪涛、石磊等20多位志同道合的冬泳爱好者决定利用自身游泳特长,为社会做点有益的事情。当年7月份,他们经过专业培训后,组建了邯郸市首支民间“水上义务救援队”。
据了解,救援队的20多名成员中,既有国家公务员、企业职工,也有个体经营者。平时只要获悉哪里发生了水上事故,负责人便立即召集人前往救援,由此产生的费用,大家一律AA制分摊。
为最大限度保障队员们的安全,“水上义务救援队”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到达事故现场,首先要熟悉地形、水情;设专人在岸边瞭望观察;下水队员要在3人以上;救援人员必须相互照应,协同工作等。
设想
与公安、消防联手救援
邯郸市首支民间“水上义务救援队”成立后,由于人们对这一公益组织缺乏了解,队员们平时只能从亲朋好友那里获得一些求助信息。为扩大救援范围,前不久,救援队主动与公安、消防等部门进行沟通,初步达成一个警民联动的救援机制。也就是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只要涉及水上事故,并且难以搜救时,就会通知救援队协助有关部门开展救援。
另外,为提高队员们的战斗力,有关部门除赠送每人一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外,还将提供夜间照明、船只、救生衣、绳索等专业的救援器材。目前,双方正对有关合作事宜进行积极协商,一个崭新的民间“水上义务救援队”即将正式亮相。
提醒
学会“借物”营救落水者
日常生活中,不时会出现有人落水后,众人围在岸边却束手无策的尴尬场面;一些地方,还涌现出英雄为救人不幸遇难的悲壮事迹。为此,有着丰富救生经验的王小红特意提醒广大市民,水中救援一定要保证自身安全。
王小红认为,对于不熟悉水性的人来说,发现他人遇险时千万不能盲目下水,应在及时报警的同时,学会“借物救人”。也就是说,可在现场附近寻找长木棍、绳索或废旧轮胎、塑料泡沫等漂浮物,然后借助这些物品营救落水人员。
如果身边没有任何物品,也可以将几个人的衣服系在一起,然后当做“救生绳索”抛向落水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