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上流传的兵马俑一号坑里的老外合影照,其实是专业人士在交流本报记者 赵彬 摄
昨日,本报报道了《“秦俑一号坑”内外国人留影》,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些外国人是做什么的,缘何会进入游客禁区拍照?昨日记者对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进行了采访。
多名外国人在一号坑内留影
8月17日,有网友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关于“外国人下‘秦俑一号坑’留影”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该微博的照片中:约有6名外国人进入“秦俑一号坑”修复区,有网友指出,这是2010年10月18日下午(似乎是3点左右)在兵马俑一号坑所见,修复人员就在旁边工作。
网友纷纷地质疑,记者为此采访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答复:并非游客而为专业团队
昨日,记者采访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保管部部长赵昆,对网友的质疑进行逐一解答。
质疑一:这几名外国人为何能进入修复区?
赵昆:我们查了10月18日的记录,当时在修复区的10个外国人是美国史密森学会来的专业团队,属于博物馆行业交流人员。
史密森学会是唯一由美国政府资助的半官方性质的博物馆机构。由英国科学家史密森捐款,根据美国国会法令于1846年创建于首都华盛顿,是国际上知名的博物馆学会。
质疑二:从照片上看,这些人确实没有戴手套、鞋套,为什么?
赵昆:修复区,是工作人员对发掘出来的兵马俑进行修复的地区,地面是现代的地面,所以不用戴鞋套。一般戴鞋套都是在古建等文物场所,比如一些古代的砖地面,担心踩上去对砖有磨损,所以戴鞋套。因为根本不允许他们触摸到文物本身,所以他们没有戴手套。
网友发的图片拍摄角度给人造成错觉,其实这些人没有触摸文物。对于拍照留念,是因为兵马俑是烧制而成的陶制品,拍照对其影响不大。
质疑三:进修复区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为什么普通游客不能进入修复区?
赵昆:兵马俑是国家重点文物,不能让游客都走进修复区,近距离观看。目前,进入修复区的只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政府接待,比如外国的国家领导人等,这些都需要有政府部门的批文。第二种是工作原因,比如修复人员要进入现场进行修复。第三种是国际国内的行业交流,比如美国史密森学会的交流,还有国内博物馆行业的交流,但也要提前经过博物院审批之后才能进入。
即使这样,进入修复区前,博物院的人还会专门给进修复区的人提很多要求,比如不能触摸文物,不能来回跑动做危险动作。进入修复区,会有专人陪同,只要发现任何不适当的行为,工作人员都会立即制止。本报记者 周艳涛 卢红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