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人民日报就“曲江模式”进行报道
3月27日“史记韩城·风追司马”民祭司马迁大典在韩城隆重举行
3月27日“史记韩城·风追司马”民祭司马迁大典在韩城隆重举行,祭祀大典也同时拉开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斥巨资开发韩城的序幕。自曲江开始到秦陵、大明宫、法门寺,“曲江模式”在多个文化产业领域取得成功,并广受争议。此次陕文投开发建设韩城景区,其团队的“曲江印痕”,让网友再次高度关注“曲江模式”。
在此背景下,自3月份以来,有多位网友在华商网论坛就陕文投进军韩城发帖发起讨论。3月25日、28日,陕文投韩城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磊分别两次在华商网博客和论坛实名发帖,就这一事件PK网友。
PK话题一:陕文投进军韩城是文化产业开发还是地产开发?
3月18日,华商网友“酒547”在华商网论坛发帖,就陕文投韩城公司的具体开发事宜表示自己的担心:“我很担心,按照陕文投在曲江、法门寺的作为,我怕韩城也被‘糟蹋’了啊”。随后网友“闪闪的布娃娃”也回帖担心:“如果说只搞面子工程,最终目的是搞房地产开发,那就确实让人发指了”。
3月28日,网友“handleft”在华商网论坛以《曲江模式还能走多远?曲江是谁的曲江?》为题发帖,也同样认为“在陕文投的运作之下,韩城房价将在可预见的未来被推高”。
对此,陕文投韩城公司常务副总刘磊在自己3月25的博客《告论坛网友书》中予以回应:“曲江之建设源于地产,然纵观当下中国,有不以地产强市呼?此城市发展必经阶段而已,应理性视之”。刘磊称韩城拥有众多的世界级旅游资源,但是旅游产值却仅占经济总量的2%,陕文投是以文化开发促进韩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小小房地产,能承此使命呼?有言到韩城做地产者,可谓笑掉大牙愚笨至极之徒”,“韩城远离长安400里,投入资金50亿,目标为仅有50万人口的县级市丈量住宅用地,何等荒谬”!
PK话题二:是文物资源破坏还是文化产业开发?
网友“handleft”在自己的帖子中引述部分网友观点认为“大明宫的改造在很多人看来是错的、是破坏性的”。3月29日,华商网友“鹰嘴子山”发帖《再评曲江模式》,认为曲江、大明宫之所以在历史上有名,是因为历史赋予其的故事性,曲江之故事在于其水,是一种自然美,然而如今的曲江在钢筋水泥之下找不到一丝历史的感觉,“如果说曲江、大明宫开发是毁誉参半,那么对法门寺的开发简直是对佛祖的‘亵渎’,把一个清净的佛门圣地变成了市侩大卖场”。
对此,刘磊在自己的博客中回应称,保护历史不是要停留在原生态,保护与发展一定要齐头并进、相得益彰。刘磊认为,过往的西安“曾为千年古都,世界名城,却无对外待客之骄傲,无市民休闲养憩之场所,更无文化敬仰膜拜之载体,空守文化资源,独以文物衰败为悲伤”,正是因为有了“曲江众人舍身忘我”,古城西安才有了今天“北广场之休闲,芙蓉园之美艳,不夜城之璀璨,法门寺之宏大,大明宫之雄魄……”的胜景。
PK话题三:是否以“文化市场化”旗号寻求暴利?
网友“handleft”引述艺术评论家岳路平的话,认为“曲江打着文化市场化旗号,利用国家对文化产业的特殊政策,对公共资源进行无偿或抵偿使用,带来超额暴利,甚至出现大量巧立文化名目、大项目的特权寻租的现象”。
对此,刘磊回应:国家目前并没有给文化产业出什么特别的优惠政策(财政部曾联合多部委出文,但很难做到比较有力的支持”,文化部授予曲江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更多是品牌意义,并且为了吸引人才来曲江搞文化产业,曲江自己想着法儿给政策和补贴。
同时刘磊例举曲江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种种举措,认为“曲江之成,实则在文化”。如改制易俗社秦腔剧院以继承文化,整修出版《四部文明》、设立财税政策以补贴文化、建设遗址公园以保存文化,建美术馆等文艺场馆以展示文化……乃至开发韩城,等等此类足以证明曲江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的一番良苦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