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中国报道
公安部详解二代身份证拟登记指纹信息规定
http://news.hsw.cn    来源: 扬子晚报  2011-10-25 08:20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男子街边下体“举”哑铃
男子街边下体“举”哑铃
村长与女干事陈尸同床
村长与女干事陈尸同床
·男子醉酒后欲投河自尽 下水后因水太冷大声求救
·72岁阿婆被当小偷跪求还清白 家乐福将书面道歉
·公安部打拐案细节披露:儿童遭多次转卖陕西等地
·西安一父女被撞路人无人理会 好心的哥将其送医院
·西安103岁老人的“潮生活”:百岁创业微博求关注
·世园7大数字:刑事案件0发生 游客满意度89.5%
  5种情形下

  警察可查验身份证

  草案在居民身份证法第十五条第一款中增加了一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可以查验居民身份证的情形,即“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港口、码头、机场或者在重大活动期间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场所,需要查明有关人员身份的”。

  我国现行的居民身份证法对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查验居民身份证的四种情形作出了规定,即“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需要查明身份的”、“依法实施现场管制时,需要查明有关人员身份的”、“发生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突发事件时,需要查明现场有关人员身份的”、“法律规定需要查明身份的其他情形”。

  据公安部副部长杨焕宁介绍,从基层执法实践看,居民身份证法规定的四种查验情形范围过窄,难以适应当前公共安全的复杂形势。

  热点问题

  1

  为什么要在二代证中登记指纹信息?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防范冒用、变造身份证违法行为

  据公安部副部长杨焕宁介绍,在居民身份证中加入指纹信息,国家机关以及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可以通过机读快速、准确地进行人证同一性认定,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防范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以及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并在金融机构清理问题账户、落实存款实名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杨焕宁另外还介绍说,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实行身份证制度的国家和地区中,有56个在证件中加入指纹信息。我国社会各界对在身份证中加入指纹信息的认识也逐渐趋于一致。

  2

  登记指纹信息需要更换证件吗?

  二代证芯片预留了指纹信息储存区,不必更换证件式样和芯片

  公安部副部长杨焕宁介绍,在居民身份证中登记的指纹信息,是数字化的指纹特征点,不能被还原成指纹图像,能够有效保护公民的指纹信息安全。居民第二代身份证中使用的专用芯片在设计定型时已经预留了指纹信息储存区,增加指纹信息不必更换证件式样和芯片。

  记者了解到,目前采集指纹一般都是借助于相关的指纹采集仪器,只要将手指在指纹采集窗口滚动一下,清晰的指纹就显示在电脑屏幕上。速度快的话,不到一分钟就能完成指纹采集工作。专家说,这种指纹采集仪器具有全面、准确、真实、客观的特点,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背景,其不仅为打击犯罪、快速确认犯罪嫌疑人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也将适用于司法、医疗、银行、社会保障等领域。

  3

  会不会造成集中采集,给市民带来麻烦?可通过换领、补领身份证逐步实现,无需大规模集中采集指纹

  为了进一步规范居民身份证的换领,草案将居民身份证法第十一条第一款修改为:国家决定换发新一代居民身份证、居民身份证有效期满、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信息变更或者证件严重损坏不能辨认的,应当申请换领新证;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出现错误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更正,换发新证;领取新证时,必须交回原证。居民身份证丢失的,应当申请补领。

  根据上述规定,对已经领取居民身份证的公民登记指纹信息可以通过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逐步实现,无需大规模集中采集指纹信息。同时,国家机关以及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也可以通过为登记指纹信息的持证人提供更加快速、便捷的服务等方式,引导、鼓励公民自愿登记指纹信息,缩短居民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的周期。

编辑:王静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第一代居民身份证或将于2013年1月1号停止使用   11-10-24 13:40
·中国拟在身份证中登记指纹信息 能有效保护安全   11-10-24 11:34
·身份证、毕业证、结婚证为咋要求照片底色不一样   11-10-19 17:36
·碑林区“段豫”白水县“候杨璠”来领身份证   11-10-11 14:20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