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冲突”与房产概念误区
日前,上海多个楼盘大幅下调楼价引发业主不满,与开发商爆发冲突。业主称一套房总价跌掉近六十万元,难以接受。
人们都能接受“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的观念,但对于楼市风险,大多数有房者和准备购房者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也难怪,买房是否保值,在不断高企的房价面前几乎无法被视为问题。分析这个问题不能抛开房产概念属性认识上的差异。
理论上说,房子的主要功能是供人居住的,而实际上,我国的房产投资属性越来越大,某种程度上乃至超过实用属性。原因主要是现在的房产价格已远远超过价值,买房人中,不以居住为目的的购买行为占了很大比例,而即便是纯粹以居住为目的购房的人们,也或多或少地带有一定的保值增值期待,才肯用尽毕生的积蓄或未来收益买房,这就是人们明知道买房不如租房划算,却执意买房而不愿租房的主要原因。
什么原因使中国的房产被赋予了浓重的投资品属性,抛开这个问题指责业主难以接受 “降价损失”的不理性,同样不理性。现在更需要讨论的问题是,中国的房产概念要不要回归居住属性,如何回归?回答这个问题比较容易:房子主要供应给居住的人,刚性需求包括改善性居住需求以外的购房需求,给予必要的限制,比如现在的限购政策。然而,彻底实行这样的办法有些人会不同意,包括政府。正因为中国的房地产承载了太多的职能,比如拉动经济、财政税收等;还有一些既得利益阶层的核心利益要依赖房地产——— 只有放开房地产的投资属性,这些职能与利益才可得以维系。很多专家都说过:楼市若下行,中国居民手中的资产就会缩水。然而从使用价值概念上说,一套房子不管升值到“天上”,还是贬值到“地下”,都不影响其居住。问题是,中国房产的“价值”意义很大程度上超过了“使用价值”,因此人们一边居住着,一边关注着它的“价值”。这么说来,刚买到手的房子就贬值了,不闹则不正常。至于说理性不理性,合法不合法,是另一个概念,“降价冲突”其实是房产政策的产物,因此,解铃还须系铃人。 马涤明
身份证登记指纹千万别“添麻烦”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24日审议居民身份证法修正案草案。草案规定:公民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应当登记指纹信息。
在居民身份证中加入指纹信息自然好处多多。然而,我以为,无论身份证如何精密,如何体现高科技水平,其最关键的还是要更适应现代生活节奏,更便捷。在具体的期待上,新加入指纹信息的身份证,至少在公民的正常出入境上,不应比过去更麻烦;在日常出行旅馆入住、办理银行卡等事项上,也至少不能比录入指纹前手续更繁琐;而且,与身份证信息息息相关的户籍办理、迁移上,上学、就业的审核信息上,更不能因为一个指纹信息的加入使审核把关更麻烦、时间更长。这是身份证录入指纹信息后,最起码应保证的起点。
其二,在身份证信息中登记或录入指纹信息,公众更害怕“乱收费”的麻烦。类似的借机收费现象并不是没有,在办理二代身份证过程中虽然成本费是全国统一的,但“照相费用”却大不相同。我有个建议,在随后的落实文件上,应明确规定与登记指纹相关的工作和办事程序还是一律免费的好。毕晓哲
奶农备受盘剥,奶源质量哪有保证
黑龙江省养牛第一大市双城市的奶农反映,双城雀巢公司垄断奶源并长期克扣奶农报酬。奶农老李表示,雀巢公司收购每桶奶都会克扣1公斤以上的重量再结算。不少奶农反映,雀巢公司克扣奶农多年,已是“公开的秘密”。双城市畜牧局副局长表示确实收到投诉。(10月24日《京华时报》)
既然畜牧局收到过投诉,为什么不进行调查和处罚,任由乳企损害奶农利益?是因为乳企是纳税大户,还是因为政府在其中拥有股份?正是由于监管部门的不作为和有强大的“保护伞”庇护,才使雀巢公司的胆子越来越大,不仅在秤上做手脚,计数器也“暗藏猫腻”,还将“以质论价”变成克扣奶农的手段。
为阻止奶农把奶卖给外地企业,当地公安、畜牧等多部门还组成工作组四处拦截欲外出售奶的奶农,迫使奶农只能忍气吞声接受雀巢公司的苛刻收购条件。双城市政府的做法不仅严重侵害奶农利益,有地方保护主义与市场垄断嫌疑,同时也涉嫌触犯刑法笫226条规定的“强迫交易罪”,属于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不能简单地以“违规做法”掩盖问题的严重性,有关部门应依法严惩。
更重要的是,现在好奶源难找是业内共识,如果奶源地的奶农真被如此盘剥,原奶质量又如何得以保证?
事实证明,乳企的问题,归根到底是被一些地方政府“宠”出来的。要管好乳企,先得处罚那些给违法乳企当保护伞的地方官员,防止其放任乳企,进而忽视食品安全。 杨国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