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0月24日), “限娱令”此次终于正式下达,内容与此前传言相差不大:婚恋等七类节目将被限制;同时规定各卫视频道在晚上7:30- 10:00的黄金时间,每周娱乐节目不能超过两档;每家省级上星卫视必须设一档道德建设类节目;全国每年选秀类节目不超过10档,类型不得重复。据悉,总局要求“限娱令”的相关内容在明年元旦前落实。
看来,传闻是有现实基础的,这不,传闻成了事实。广电总局“限娱令”传闻成为事实的经验告诉我,今后,我对传闻还必须得保持选择性信任,因为依广电总局的习性,它有如此举动应该很靠谱。
客观地说,广电总局这次对娱乐节目的整治,还比较对得起目前的形势,这不,小悦悦事件暴露出国人道德滑坡,人性冰冷,超女快男的选拔让少男少女忽略了必要的知识训练和品格养成,梦想一夜成名,非诚勿扰、爱情连连看等相亲节目虽较以往有所收敛,但依然有重物质轻德行、拜金主义的倾向。因此,禁婚恋、限选秀、上道德,真是连出多招,招招致命。
看众网络论坛,收集各坊间意见,对目下电视娱乐节目有不满、存质疑的,大有人在,
如果说各等娱乐节目初创时期还能让人新鲜,让人振奋,但不出半月,有限的娱乐创新能力就会让人呕吐,比如说,一窝峰的选秀节目、一窝峰的相亲节目、一窝峰的水上冲关节目,什么节目火了,迅速有无数个同类型节目跟上,让本该参差百态的电视荧屏少了蓬勃的生气,多了你抄我我抄你的乱象。
应该说,广电总局的举动是迎合了广大电视观众的需求的,只是,在决策时,好象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公共决策中最重要的环节,征询各方意见。但不知道是不是笔者孤陋寡闻,这次限娱令的谋划到宣布,好象省了征求民意这个环节。可以想象,这一决策可能会承受如下骂名:广电总局盛气凌人,又“代表了观众一回”,加上中央台不在限娱之列,广电总局不能公事公办,谈不上无欲则刚。
华中师大的吴理财教授讲过一个故事,说他小时候家境贫困,上学的每一笔费用,都是父母卖柴积攒起来的,住的是面积不大的土墙房子,一家人依偎在一起,只觉得温暖,土墙房子是他的天堂。但是站在他者的角度,自己小时候的生活必定是心酸的、不可忍耐的!吴教授认为,这就是因为所居的处境不同,对于贫困的阐释也大相径庭。作为单位或个人,我们总是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处境阐释替代了他人的处境阐释,不听取别人的意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人,吴教授把这叫做“处境化经验”。
不能说广电总局做法有什么错,但过于把自己当作道德的天使,正义的化身,而无视观众的自我选择能力,省略公共参与、公共讨论这些重要环节,因而感觉其决策也就是依“处境化经验”而为,这种强硬让人不待见,给人感觉不舒服,当然再正常不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