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一个问题。本报编发此组报道:《弃子》和《天亮前死去》。两文的主人公,一个刚出生便被其生父盼着速亡,一个是因为不愿拖累家庭、而在医院卫生间悬梁自尽的中年农妇。两个一生一死的悲剧背后,是困难家庭在重病袭来时不堪一击的社会现实。"
" 从2003年7月开始试点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极大提高了农民及进城务工者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的能力,但要从根本上避免这样的悲剧,尚需整个社会为此付出更多。"
弃子
" 因为不敢面对看上去永无休止的医疗费用,他决定放弃刚刚出生的儿子,以保全一家人捉襟见肘的生活。"
" 梦想过上有尊严生活的年轻父亲,和敬业的医生,就一个孩子的生死产生分歧。在人性和医德之下,摆着最根本和最残酷的问题:钱。"
陈立决定去揍一个医生。这个医生在五天前救活了他的孩子。
五天来,这个第二次当父亲的中年男子,处于一种对未知命运的极度恐惧中。2011年11月8日早晨10时许,恐惧被一纸诊断书所点燃,并迅速化为愤怒:他的儿子被确诊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他开始痛恨让这个孩子以及让这个孩子存活于世的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医生罗军。
攥着诊断书的拳头,冲上了深圳市第二医院住院部的七楼。罗军正坐在办公室里与患者聊天。
“你这个没有医德的狗屁医生!”陈立迈步向前,挥出的右拳把瘦削的罗军从椅子上撂倒在地。陈立冲上去补了一脚。罗军跑出办公室,陈立冲了上去,又将其扑倒在地上。两个人纠缠在满是临时病床与待产孕妇的走廊上。
短暂的错愕后,罗军的同事方才反应过来,将两人拉开。“我要和一个傻瓜过一辈子了!”陈立隔着人群,对着罗军大骂,“我说过不要孩子了,为什么还要给救回来!”
右手和膝盖开始流血的罗军,看清楚了揍他的人是谁。罗军也愤怒了,吼叫着往前冲:“你这个父亲可以不要小孩,我这个医生不能见死不救!”
妇产科里近百个孕妇和家属、医生与护士,看到了离奇到近乎荒诞的一幕:一位医生因为救了别人的孩子而被打;一位父亲则因为自己的孩子被救而打人。
警察随后赶来,将两人带至华富派出所调查。陈立在警方要求下写了一封道歉信,在信里他虽然承认“打人解决不了问题”,但更多的仍是对医生的暗暗埋怨:“罗医生多次向我强调,孩子生下来会是个有脑病的孩子……我说小孩我不要了,但罗医生仍全力抢救。”
“如果见死不救,那才真是医生失职。”莫名其妙遭人毒打,让罗军感到委屈和愤怒,“他不是人!更不配为人父!”11月10日,罗军再一次拨打了报警电话,告知警察“辛苦抢救回来的一条小生命,我希望能够安全成长”,并直言“担心陈立会掐死孩子”。
“脑瘫”击穿了父亲的心理底线
"“脑瘫”这个词把陈立“打懵了”。他模糊产生了“不要这个小孩”的想法。"
孩子出生前,陈立一直认为迎接生命是“一次美好的旅途”。然而,婴儿坠地的那一晚,让他陷入混乱,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在脑子里埋下了根”。
这个刚过而立之年的男子,其实已有一个4岁的儿子,是与前妻所生,在湖南湘潭老家由母亲带着。2008年离婚,去年再婚之后,妻子王静很快就有了身孕。陈立所等待的是第二个孩子,在他看来,这也是人生的“又一次启程”。
11月3日凌晨3时左右,妻子突然腹痛得厉害,陈立连忙开着那辆5000块买来的破烂二手车,哐当哐当来到了医院。
罗军是当晚的值班医生,他立刻发现了问题:胎儿的心跳缓慢,胎心率仅为正常水平的一半,3度污染的羊水棕黄而浓稠——这些都是胎儿窘迫的先兆,脑缺氧、酸中毒等危险亦将接踵而至。罗军告知陈立:孩子需立刻抢救,由于极度缺氧,最终可能会有脑瘫。
将“最严重的可能性”告诉病人,对于医生罗军来说,是一种职业习惯。是“最安全且负责”的做法。但他同时强调,最严重“不代表一定会发生”,“婴儿的顽强与求生意志往往超乎大人”。
然而,对于正处于慌张状态的陈立来说,“脑瘫”这个词闪电般地把他“打懵了”。在他不多的医学知识里,脑瘫意味着长达一生的四肢瘫痪、智力低下、口齿不清,也即等同于——白痴,傻子,废人。
罗军拿出一张产科同意书,递到陈立手里。陈立说,那时他已模糊产生了“不要这个小孩”的想法,但脑子里同时闪出了几年前那个要剖腹产,但老公拒签手术单的孕妇李丽云。报道里母子双亡的可怕后果,让他“哆嗦着”签下了同意书。“到了医院,老婆孩子的命就在医生手里了,什么东西我都会签的。”
陈立说,在由7楼至23楼手术室的电梯里,罗军当着妻子的面,又一次提起胎儿过度缺氧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脑瘫”这个词再一次刺入他的耳朵,彻底击穿了他的心理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