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教起源于大乘佛教
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吕建福教授从密教概念和其名称、密教发展的过程、密教特点、唐代密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密宗与长安佛教、大兴善寺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讲述。
他说,密教是从广义上来说的,密宗则是从狭义上来讲,属于特指。密教属于佛教三大教派之一,分别是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密教,它也是佛教发展的第四个阶段,佛教由最初的原始佛教分裂成许多派别,小乘佛教、大乘佛教,从大乘佛教分化出来的第四个发展阶段就形成了密教,并传入了中国。密教是对于显教来说的,显教是可以对外公开讲的,而密教则是秘密讲的、不公开讲的,密语则需要依靠自己来领悟。在密教的起源方面,曾出现过许多观点,吕建福的“密教起源于大乘佛教,从大乘佛教演变而来”的观点也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
尚善尊德文化大讲堂开讲后,广受欢迎,讲座结束后,不少听众纷纷上前向专家学者请教。为了全面系统地发掘和研究大兴善寺与唐密文化的历史地位,整合宗教文化的宝贵资源,沟通学术、文化乃至社会生活和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提升西安佛教文化的知名度,推动西安佛教文化资源的优化组合,即将召开的“长安慧光世纪风采——大兴善寺与唐密学术研讨会”,将通过佛教界、学术界以及相关领域的高僧大德、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发掘、整理、弘扬和利用唐密文化资源,以共同探讨唐密文化的历史地位、唐密文化的义理与价值、唐密文化的传播与交往、唐密文化与文学艺术。通过该研讨会,以期取得重大成果,为繁荣学术事业、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史料链接大兴善寺与密宗大兴善寺是佛教密宗祖庭,陕西佛教协会驻地,中外佛教文化交流中心。隋文帝杨坚即位时,下令在大兴善寺聚集名僧和佛教学者,建立了隋代第一个国立译经馆,大兴善寺的佛经翻译在整个隋代的译经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印度僧人来我国传授“密宗”的场所、佛教密宗发源地,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号称“开元三大士”的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等人来寺内主持译经并传授佛教密宗,大兴善寺由此成为中国佛教密宗的发祥地,和当时的大慈恩寺和荐福寺一道列为长安翻译佛经的三大译场之一。日本高僧空海的师父惠果,就是当时在兴善寺传教的印度僧人不空的弟子,空海学成回国,在日本东大寺创立了日本佛教的东密,并创造了日本文字,号弘法大师。因此,大兴善寺也被认为是日本佛教密宗的祖庭。大兴善寺在改革开放以后呈现出新的面貌,令四方僧俗赞叹景仰,不远千里前来参访。大兴善寺为了自身发展也不断外出取经学习,普结善缘,为佛教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一行法师的科学贡献密宗法师们除修炼品行外,在科技方面对当时和后世的贡献巨大。比如,一行法师精确度量子午线,编制正切和余切函数表等,其研究成果成为科技史上的亮点。一行(673-727年),原名张遂,巨鹿(今河北巨鹿县)人,密宗教理的组织者,天文学家、数学家。青年时期在京都长安居住,勤奋好学,尤喜天文和数学,经常到城外元都观借书来读。21岁时,为了躲避武三思拉他当幕僚,到河南嵩山出家,继续钻研天文历法。后来,唐玄宗广召天下贤能之士,一行应召来到长安,721年奉命改制新历法。他同当时的机械制造家梁令瓒一起,共同研造了黄道游仪,用以重新测定150余颗恒星的位置和研究月球的运行,在世界上第一次发现“恒星自行”的现象。共同制造的浑天铜仪,为现代时钟的雏形。为了改革历法,他又发起对子午线的天文测量,得出子午线一度为151.07公里,成为实测子午线的世界创举。根据实测结果制定《大衍历》,其精确程度超过以前的所有历法,对后来的历法改革有很大影响,同时还发明“九服晷影”算法、编正切和余切函数表,为中国科技和世界科技做出了卓越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