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继总投资500亿元启动33个城中村改造之后,经开区城市新中心建设再出“重拳”,总投资180亿元对朱宏路以东区域实施城市综合提升改造。经开区早就明确要将朱宏路打造成西安城市新中心与咸阳国际机场的“西安第一快速通道”,真正成为兼具文化、生态、商务、居住、交通等多种功能的城市走廊,成为统筹城市资源的全新功能平台,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提供综合服务功能支撑。
环境再造:
让“生态”长在身边
经开区管委会主任贾生林认为:与路西的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不同,朱宏路以东区域处于城市新中心腹地,衔接二环与三环,直达西安北客站,远承国际航空港——这种“核心”态势决定了:朱宏路以东区域不仅要成为大西安对外开放、海纳资源的“门户”,发挥“请进来”作用,为各类要素携手城市发展提供更多契机。
经开区将以生态主导的环境再造,作为撬动城市功能、产业格局、群众生活等系统再造的重要支点和突破口,通过高品质、大密度、人文化的绿化景观布局,形成以朱宏路以东区域为轴心,西向大遗址保护区、南向大兴新区、北向草滩生态产业园,与周边区域“遥相呼应”的城市生态架构,让绿色渲染城市、让“生态”长在市民身边。
根据规划,全长5.5公里的朱宏路以东区域已全线规划30~60米绿化带、总占地约150亩;同时,在朱宏路与北三环立交、凤城四路十字、北二环立交等关键节点,高标准规划三座景观绿化广场,总占地约105亩。目前,朱宏路与北三环节点景观广场的绿化建设已完成大树栽植1500余棵、草坪铺装3万平方米;沿路的绿化带内建筑物拆除已全部完成,苗木和大树栽植工作正加快推进。
产业再造:
让“龙头”相向而居
根据原有96家企业的经营状况,管委会提供了有序搬迁的 “三种方案”:对经营状况良好、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转移至经开区相关专业化园区;对经营状况尚可、但不适应开发区产业方向的企业,积极协调分流至其他区县园区;对生产陷入困局、经营难以为继的企业,给予合理的拆迁安置补偿,使之存量资产变现,寻求其他发展契机。
以汉城工业园为例:占地289亩的土地上,聚集了总投资不足1亿元、总产值不足2亿元的各类企业19家,涉及印刷、电力、玻璃、铁艺、物流等多个领域,既没有投资产出强度,更谈不上产业竞争力。
“未来产业更新,我们紧盯高端和前沿,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行业龙头的区域总部项目,以及科技研发、金融保险、商务中介、评估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催生‘新中心商务示范区’的品牌效应、高地效应。”管委会招商部门负责人介绍,目前,中国兵器、中航重机、中国电子、陕钢集团四大企业区域总部及西部超导并购项目已先后入驻,总投资超过50亿元,他们将以此为“运作中枢”,统筹管理旗下遍布全国的上百家子公司和分支机构。
生活再造:
让“自豪”油然心生
短短三年的朱宏路以东区域改造,聚集了管委会、开发商、入区单位、市民群众等多方力量,城市、生态、产业、文化等资源要素在交融、碰撞中实现优化配置,从而带来城市功能再造的“新可能”。
在市政建设方面,以完善路网为重点,着力勾画城市线条。凤城一路、四路、五路、八路、九路、民经一路等六条交通要道及多条街坊小路先后打通或新建,系统升级后的给排水、电力、供气、通讯等配套设施随着路网迅速延伸为城市新中心辐射周边打通了“筋脉”。
与此同时,涉及市民生活、教育、医疗、文化、休闲等一揽子公共服务计划加快推进。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大手笔投入、高标准配套,尽管承载招商项目的空间资源有所减少,却树立了“引高端、谋长远”的产业定位和导向,以“龙头”聚集使“小区域”具备“大功能”,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提供多元化、综合性的服务功能支撑。
根据规划,朱宏路以东区域未来三年将累计完成投入180亿元,以功能转型为目标,以景观生态为依托,加快布局一批国内外知名服务类品牌,为市民生活和高端人才聚集营造出一方“绿意盎然、便捷舒适、高端时尚”的写意空间。 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