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专题资料库
万鼎:“大秦岭”的守望者
http://news.hsw.cn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1-11-30 04:31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尼泊尔绝壁上冒险采蜜
尼泊尔绝壁上冒险采蜜
英男子强奸未遂房顶耍赖
英男子强奸未遂房顶耍赖
·调查最理想的结婚年龄 四成老陕选择26—30岁
·炮弹壳打造二胡 83岁老汉讲述自己的音乐人生
·商家网上卖假英语四六级成绩单 自填分数可砍价
·寺庙收养龙凤胎弃婴13年 主持和尚当“爷爷”
·男子欲跳楼要求记者到场 称要在电视台播遗言
·独生子女家庭保险调整 子女意外身故险升至五万元

  画家简介

  万鼎,西安美术学院山水画专业教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1973年师承于著名山水画家何海霞先生。1987年就读西安美术学院山水画专业硕士研究生。1990年获艺术学硕士学位,现任西安美术学院山水画专业教授。1996年被授予美国巴登鲁市荣誉市长。1997年出版个人画集《万鼎1997》。

  如果你参观过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应该被丹凤门大殿内长20米、宽10米的巨幅国画《云横秦岭》震撼过,而它的作者就是万鼎。

  如果你看过纪录片《大秦岭》,万鼎就是其中唯一出镜发声的画家。这位师承著名山水画家何海霞,长期行走于秦岭的画家,对泼墨泼彩这一国画艺术表现形式注入了自己独特的创造。

  画出泼墨泼彩的新境界

  我国古人有泼墨法,而无泼彩法,更无墨彩合泼法。张大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独创泼彩法和墨彩合泼法,为中国画开辟了一条新路。自然,作品风格与恩师何海霞、师祖张大千一脉相承的万鼎,泼墨泼彩依然是他绘画语言的重要特色。有这两位大师级的人物站在身前,万鼎说“这是他的荣耀”,然而,也必然让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说起恩师对他的影响,他认为,不是一笔一墨的指导,而是何海霞对创作最单纯的艺术追求,“是纯真的爱”。“一棵小树画好了,就很能说明问题。”万鼎20多岁时,何海霞告诉他的这句话一直影响着他30多年来的创作实践。

  “那个时候不明白,画树多简单的事情。”万鼎说,可是当他跑遍公园、树林、山野,才发现自己的手是那么笨,画出的树总是比不上老师何海霞画的树那么灵动。从画树的训练中,他得到启示,要将自己融入到画的对象中去,这样画出的树,“画的是树,却已不是树”。

  “一脉相承不管从技法上,还是情感上,都是必然的。每一代人又有着自己对绘画艺术的理解。”万鼎说。他的中国山水画,既有张大千大气磅礴的气势,又有何海霞“长安画派”讲究线条、组合、框架,注重对自然结构的认识和表现的风格,同时,他又融合西洋的色彩处理和多层次技法,画出了自己对自然的理解。

  当“山民”游走山水间

  说万鼎是“大秦岭”的守望者,毫不为过。秦岭山水是他画的最多的,自他2000年6月在佛坪老县城旧址附近购置了十几亩地,命名为“万鼎艺术基地”后,他就已经是秦岭的“山民”了。

  在艺术基地170平方米的工作室,没课的日子里,他就在山里过着“隐士”的生活。

  他在大秦岭中,不断探寻创作的源泉,也和秦岭产生了特殊的感情。他对秦岭的表达,“不是秦岭的某一个地方,而是对秦岭的感受,是秦岭苍苍茫茫的神秘。”“之所以那么爱,是因为秦岭的自然气息和自己的性格是共通的。秦岭大气、秀美,而自己是个直率却又细心的人。”

  画大秦岭,是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追求的目标,也是他进行艺术探索、深入生活的一个方向。万鼎画的秦岭是秦岭的神态美。他画的秦岭是泼彩青绿山水画,即蓝色色调的秦岭。画《云横秦岭》时,第一盆泼出去的颜色就是“蓝”。“这和很多人理解的绿色秦岭不同,我一直在追求的大秦岭应该是蓝色的。绿色是大自然的状态,而蓝色是在光合作用下呈现的,是追求和平、追求和谐的一个象征,这是我一直使用蓝色所追求的理念。”

  当得知要给“大明宫”画一幅大型山水画时,他感到无比荣耀,“是对我长期画秦岭的肯定”。面对这么庞大的一幅画作,万鼎还是感到了压力。200平方米的画布,画的时候画面平着放,人立于画布之前,不可俯视全貌,山头的变化,山头的结构,树木的大小,山脉的连通,云的飘绕等等,不太好把握。然而,正是在“一棵小树画好了”的功底下,才有了《云横秦岭》最终的气势磅礴、唯美壮观。

  承载艺术的是老百姓

 [1] [2] 下一页
编辑:温磊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西安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④ 本网站所有内容包括不限于文章、图片的著作权人为西安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站简介 | 产品服务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2-2014 西安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06  陕ICP备B2-20080006  SP服务代码106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