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简介
万鼎,西安美术学院山水画专业教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1973年师承于著名山水画家何海霞先生。1987年就读西安美术学院山水画专业硕士研究生。1990年获艺术学硕士学位,现任西安美术学院山水画专业教授。1996年被授予美国巴登鲁市荣誉市长。1997年出版个人画集《万鼎1997》。
如果你参观过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应该被丹凤门大殿内长20米、宽10米的巨幅国画《云横秦岭》震撼过,而它的作者就是万鼎。
如果你看过纪录片《大秦岭》,万鼎就是其中唯一出镜发声的画家。这位师承著名山水画家何海霞,长期行走于秦岭的画家,对泼墨泼彩这一国画艺术表现形式注入了自己独特的创造。
画出泼墨泼彩的新境界
我国古人有泼墨法,而无泼彩法,更无墨彩合泼法。张大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独创泼彩法和墨彩合泼法,为中国画开辟了一条新路。自然,作品风格与恩师何海霞、师祖张大千一脉相承的万鼎,泼墨泼彩依然是他绘画语言的重要特色。有这两位大师级的人物站在身前,万鼎说“这是他的荣耀”,然而,也必然让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说起恩师对他的影响,他认为,不是一笔一墨的指导,而是何海霞对创作最单纯的艺术追求,“是纯真的爱”。“一棵小树画好了,就很能说明问题。”万鼎20多岁时,何海霞告诉他的这句话一直影响着他30多年来的创作实践。
“那个时候不明白,画树多简单的事情。”万鼎说,可是当他跑遍公园、树林、山野,才发现自己的手是那么笨,画出的树总是比不上老师何海霞画的树那么灵动。从画树的训练中,他得到启示,要将自己融入到画的对象中去,这样画出的树,“画的是树,却已不是树”。
“一脉相承不管从技法上,还是情感上,都是必然的。每一代人又有着自己对绘画艺术的理解。”万鼎说。他的中国山水画,既有张大千大气磅礴的气势,又有何海霞“长安画派”讲究线条、组合、框架,注重对自然结构的认识和表现的风格,同时,他又融合西洋的色彩处理和多层次技法,画出了自己对自然的理解。
当“山民”游走山水间
说万鼎是“大秦岭”的守望者,毫不为过。秦岭山水是他画的最多的,自他2000年6月在佛坪老县城旧址附近购置了十几亩地,命名为“万鼎艺术基地”后,他就已经是秦岭的“山民”了。
在艺术基地170平方米的工作室,没课的日子里,他就在山里过着“隐士”的生活。
他在大秦岭中,不断探寻创作的源泉,也和秦岭产生了特殊的感情。他对秦岭的表达,“不是秦岭的某一个地方,而是对秦岭的感受,是秦岭苍苍茫茫的神秘。”“之所以那么爱,是因为秦岭的自然气息和自己的性格是共通的。秦岭大气、秀美,而自己是个直率却又细心的人。”
画大秦岭,是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追求的目标,也是他进行艺术探索、深入生活的一个方向。万鼎画的秦岭是秦岭的神态美。他画的秦岭是泼彩青绿山水画,即蓝色色调的秦岭。画《云横秦岭》时,第一盆泼出去的颜色就是“蓝”。“这和很多人理解的绿色秦岭不同,我一直在追求的大秦岭应该是蓝色的。绿色是大自然的状态,而蓝色是在光合作用下呈现的,是追求和平、追求和谐的一个象征,这是我一直使用蓝色所追求的理念。”
当得知要给“大明宫”画一幅大型山水画时,他感到无比荣耀,“是对我长期画秦岭的肯定”。面对这么庞大的一幅画作,万鼎还是感到了压力。200平方米的画布,画的时候画面平着放,人立于画布之前,不可俯视全貌,山头的变化,山头的结构,树木的大小,山脉的连通,云的飘绕等等,不太好把握。然而,正是在“一棵小树画好了”的功底下,才有了《云横秦岭》最终的气势磅礴、唯美壮观。
承载艺术的是老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