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想斌
这是一场宛若乡愁的邂逅。在这个即将飘雪的寒冬里,凝聚千年文化的古都西安,与艺术相遇在了一起。九个省市的100多位艺术家,用近300幅精品画作,酿造了一次艺术与艺术的对话,让艺术与民众有了那么亲密的共振。
曾经,名家典籍被认为是一种奢侈品,艺术更是与芸芸大众相隔甚远。那些对艺术抱有热忱的人们,只能在口口相传中听闻那些天价拍卖的故事,更像是一段传说,艺术被带有金钱的数字打造成一个个遥不可及的神话,艺术的口味也被自诩高贵典雅的小众市场所霸占着。
但因有了九城艺术联展,过去的终究过去了,艺术的历史被翻开了新的一页。全国九大大众媒体,用公信力破除了艺术高不可攀的壁垒,变艺术为大众事业。不以天价数字为艺术的门槛,而选择跟地域有紧密联系的画家,让书画作品与普通受众对话,以普罗大众为艺术鉴赏的主角,从自己的口味出发,去发现自己喜爱的作品,发现艺术为之艺术。
在这个接近0℃的气温里,在来自不同地域的不同画风流派里,我们看到通过艺术表达的这个时代身影,里面有着我们每个人的城市与生活细节。也正因如此,艺术的产生远非我们所想象的那样高蹈和浪漫,它只是某个时代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发现和冥想。无论是古老的洞窟壁画,还是陶器产生之初的造型线刻,艺术就是这样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着深切的联系。只是曾有那么一段时间,艺术在普通大众那里的接受程度被妖魔化了,艺术被人为地锁在美术馆里面了。
事实上,民众是需要真正的艺术的。除了起码的温饱和安定,他们还需要记忆,需要互相交往的公共空间,需要得到尊重和自由表达,需要免于无聊和无趣,需要积极地游戏和幻想。近年来,中国一些艺术活动成百上千元的入场券,把大部分观众挡在了艺术门外。此前推行高雅艺术的努力,并不能造成老百姓享有艺术,反而加剧了比附旧贵族趣味的成功学攀爬。艺术一旦成为一种奢侈的消费品,就失去了分享的意义。让艺术亲近民众,让高贵走进生活,才可能让独立观察和反思的态度成为普遍的人格,让尊重选择和差异的思维方式成为人际交往的规则,让真正活跃的艺术创新成为人们最珍视的价值,最终促成社会进步,而不是让普罗大众成为文化工业的被剥削者和被忽悠者。
艺术未必取决于经济,精神未必受控于环境。九城艺术联展,不博取钱财,而是固守艺术形式,让书画艺术走进大众的视线和记忆,成为一场平民的艺术盛宴。让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不会感到精神的寂寞。
原本就没有高雅和世俗界限的艺术,像流淌在人们体内的血液,与生俱来。艺术,理应超越物质范畴,成为艺术家与这个社会的共识。只要有油墨飘香的地方,就有品头论足的愉悦,让身处这拥挤时代的人们,有一种被艺术拥袭的幸福感。
这世界,因为有如此贴近生活的艺术,便没了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