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间里没了机器的轰鸣声,机器也已经不在
未来展望将来是一个文化商业街区
走进厂区,发现车间内的机器已不见了,留下一些梭子等废弃的东西,一些建筑工人将这些东西拿走烧火取暖。“工人先锋岗甲班张小芬”的牌子也倒在地上,偶尔有一名工人穿过车间,显得很冷清。
在大华纱厂大门内,有一个牌子,上面显示,该项目名称叫“大华,1935”。所属单位为西安曲江大华文化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代建单位是西安曲江城墙景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一张效果图上展示着“大华纱厂”的未来。
因为大华纱厂拥有厚重的历史,是西安工业文明的符号,在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推进时,“大华”这处拥有历史、社会、建筑、技术和科研等诸多价值的历史遗存,同样受到了一定的保护。现场项目部的一名负责人称,正在改造的大华纱厂,将来是一个文化商业街区,里面有博物馆、创意馆、文化商业步行街等,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背景,融合时尚、美食、文化、休闲、娱乐、购物、旅游等城市综合消费的跨界文化商业社区,部分区域改造将在明年3月底完成。
“我们改造时,只是在原有厂房基础上进行改造加固,保留原有建筑的风格,将近代工业遗存与现代社会城市功能结合,不久的将来,这里将会是一个新的文化符号,与北京的798和上海的新天地一样,成为西安这座文明大都市的一个名片。”一名工作人员称。
纱厂没有了,纱厂改造了,新的面孔将会变成什么样,许多人都在期待着。
本报记者刘立春
曾经历史1935年建厂是为抵制日本棉纱
据了解,大华纱厂始建于1935年,厂长是石凤翔。1935年春,厂子破土动工,当时建厂的目的就是为了抵制日本棉纱,后来成为西北最大的近现代化机器纺织企业,生产的“雁塔牌”细布畅销西北、西南地区。
抗战期间,大华纱厂曾遭日军3次轰炸,被迫停工了一段时间,损失惨重。后来,蒋介石部下胡宗南部队撤离前,埋了炸药等,想炸毁工厂,工人们和地下党舍身保护,最后将厂子保留下来。解放初期,因资方经理出走,厂子被迫停顿。时任西北军区司令员、西安市军管会主任贺龙十分重视,决定对大华纱厂实行军事管制,1949年6月27日恢复了生产,当时,刚被任命为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的贺龙亲临大华纱厂参加复工大会。
后来,大华纱厂转为国营企业,更名为“国棉十一厂”,2001年,恢复大华纱厂的名字,2008年申请破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