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晚7时左右,两位重量级的画家——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国家画院画家乔宜男的身影出现在九城联展·西安站的现场。
他们专程从北京来西安观展,对展出作品给出了专家级的专业评点。张江舟说:“主流媒体借助自己的力量,为画家、藏者、普通市民举办这样高水平的画展,意义重大。”
评画作:这是一次高水平交流
一进入展厅,不待艺术品鉴师引导,张江舟就大步走向离展厅大门最近的成都展区。他在画家张修竹的画作《斜阳烟柳处》前止步,“这个画家画得很好,但很多人不了解他。而且他一般不参加画展,能把他的画拿来展览不容易。”一路行来,张江舟对全国各地画家的背景和特长如数家珍。
“耿齐,人年轻,但画风很老到啊。”来到西安展区,张江舟兴致很高,他对西安画家的评价颇高,“西安氛围好,文化底蕴厚,喜欢画的人多,画画的人也多。西安的画整体水平很好,还给国家画院输送了一些优秀画家。”他笑着转向身边的乔宜男,“以前画国画的画家起码年龄要到40岁以上才能成名,乔宜男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
在广州展区,他以不同年龄画家的作品为例,向大家介绍中国画的艺术传承和创新。黄泽森的参展作品《舞蹈》,以新疆民族舞蹈为创作题材,“老人60多岁了,功底好,你看这线条,说明速写能力很强,画风传统,老一些”。他指着周湧的作品《闲情》说,“这种画法是年轻人追求创新的表现,典型的现代风格。”
“可以看出这是各地画家间的一次高水平交流”,张江舟评价道。
评价位:惠民思维很难得
“价位合理”是张江舟看画展时对此次展览画作定价给出的评价。他指着李兆虬、岳海波画作的标价说:“这个价位已经很低了。”
“说艺术品是奢侈品,你要是想把画搬回家,那么就是奢侈品,而只是欣赏,画作就不是奢侈品,而是艺术美资源的共享。艺术品一定不能做成小众的东西。近几年,拍卖会上有些画作的价格被炒作得很离谱,和百姓的距离越来越远,这是不对的。”张江舟说,办展览就是要给老百姓做好事。引导形成良性的书画市场,也是媒体的社会责任之一。
他认为,参展作品中,一些画家的画作的价位,已经是惠民价了。
评画展:媒体联动意义大
“非常好,意义大。”参观完画展,张江舟感慨道,“媒体作为大众传媒,和老百姓有着天然的血脉联系。由主流媒体联动办这种大型画展是最为合适的。”
“9个城市的联展,动静很大啊。这件事情做得很好,‘艺术亲近民众’的观点也很前卫。”
听到工作人员介绍西安站的活动中,每天还有“画家主题日”活动,画家近距离和读者交流互动,畅谈艺术。张江舟很兴奋,“把殿堂的艺术引到民间,走进寻常百姓家,这个太好了!”
评投资:市场已现理性标志
乔宜男作为中国国家画院的画家,也是本届联展的参展画家,这次专程回西安来家乡看画展。他认为,“书画市场已经出现理性循环的标志,是投资最好的时间”。
“艺术品进入投资领域后作为商品,有着自身的规律,价格受多方面影响。”乔宜男回顾十来年的书画市场情况说,以前很长的一段时间,一些高水平的画家不屑进入市场,因为画作价值和价格以及社会的审美认可度不匹配、不统一,这样就对收藏者很不利,对更多的人欣赏到高水平的画也不利。近两年,一些专业的、高水平的画家参与进来,这也是书画市场走向理性的标志。
本报记者敬江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