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薪甘蔗”未必甜
媒体报道,近日贵州省荔波县政府出台文件,鼓励机关干部尤其是农技干部创办“甘蔗种植示范基地”,公务员可以带薪留职投资种甘蔗。文件甫出,争议顿起。
首先,机关干部原来的活交给谁干?其次,即便种甘蔗的干部是机关单位富余人员,而他们比普通农民有着信息、资金和销售方面的优势,一边拿着工资,一边干着私活,比单纯靠种植甘蔗创收的农民要划算得多,这样一种破坏“生态环境”的安排可能导致普通农民的心理失衡,也更容易扩大干部与农户之间的贫富差距。如果真想发展甘蔗产业,不妨通过市场调节和示范引导,把选择和决定权交给农民,对种植甘蔗的农民给予技术、资金、信息和销售方面的服务和扶持,而希图用计划经济模式和行政干预手段,靠“带薪”干部种植出来的甘蔗未必甜。(职员叶传龙)
从“煮字疗饥”到“写作致富”
近日,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副司长汤兆志表示,国家版权局已积极着手修订新稿酬标准的相关工作。多位网友对此表示欢迎,并呼吁提高稿费个税起征点。
文字收入普遍不高,其实症结或不单是“薪酬标准”定得太低,而在于著作的使用者,将“指导性价格”置换为“限制性价格”。在“家家如此”的行业默契中,一种隐性规则悄然形成,于是以“维护作家利益”为初衷的“薪酬标准”,很多时候反倒成了创作者的痛。如今,在连连的哀叹声里,“低标准”有了走高的希望。但问题是,无论如何“官方的指导价”,都天然带有保守、偏低的趋势。即便稍有“提价”,又如何能保证,其不会又被业者变通为“最高限价”呢?“煮字疗饥”到“写作致富”的距离,不仅是一部稿酬标准的上调就可弥合。或许,更具品鉴力的读者,更真诚和负责的阅读伦理,才是拯救写作者处境的唯一稻草。(大学生然玉)
“93号汽油变92号”应谨防借机涨价
媒体报道,北京质监局发布《车用汽油》和《车用柴油》两项地方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将汽油标号由“90号,93号,97号”修改为“89号,92号,95号”。此外将降低车用汽油的硫含量。环境专家表示,硫含量比原标准严格5倍,意味着排放的硫化物含量浓度降低5倍,PM2.5浓度也变低。
公众担忧,这个全新的“标号标准”依然将仅仅适用于首都北京,如属实,最可能的一种结果就是,迫于北京市消费群体意愿诉求及舆论压力,北京市成品油价格并不会因“改变标号”而上升,但垄断油企出于维持其既得利益考虑,会以提高既有旧标号汽油价格的方式来“弥补”新标号利润不足,也就是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来达到“标号变动”的目的。这对最广大的成品油消费者而言绝非福音。
因此,有关方面应看到这一点,应最大限度缩短在北京市“试点”新标号汽油的时间,以防止垄断油企在“城市与城市之间”玩“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把戏,尤其是应避免打着环保的幌子,借“修改标号”之机涨价。
(市民毕晓哲)
干部下基层“限天数”不如“问效果”
时下,很多地方都开展干部下基层活动,为确保干部真正下到基层,一些地方还明确规定干部每年下基层天数,如甘肃规定公安领导干部下基层不得少于20天。干部下基层仅限制天数,不一定能够确保取得很好效果,甚至可能走形式主义。如,一些干部事先跟基层联系,什么时候要来下基层,于是基层事先踩好点,并层层陪同上级干部下基层,这样了解到的情况根本不真实,更别谈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干部下基层采取限制天数的方式确保实效,还不如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评价,以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为老百姓办实事好事、撰写调研报告和分析材料等指标作为衡量标准,促进干部带着压力下基层、带着真心下基层、带着问题下基层。(公务员何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