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2月,动物保护人员在佛坪拍摄的野生熊猫背崽照片 本报资料图片
西安境内的野生大熊猫到底有多少只?记者从昨日召开的西安全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专家们通过粪便DNA检测以及考察脚印、咬痕、毛发等方法,发现西安野生大熊猫数量已由18只增至目前的至少41只。
第二次普查18只这次至少41只
西安境内的野生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周至老县城村一带的秦岭里。这个区域虽然面积不是很大,却是几个大型自然保护区的交汇地带,位于大熊猫走廊的中心,仿佛十字路口。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这里成为大熊猫的快乐老家。
据西安野生动物管理站站长吴晓平介绍,国家对全国的大熊猫野外种群进行过3次普查。数字显示,西安野生大熊猫数量已由第二次普查时(1985~1989)的18只,增加到第三次普查时(1999~2004)的41只,增幅高于全国水平,栖息地面积扩大到13.2万亩。西安大熊猫分布区不仅成为秦岭大熊猫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而且面积向北扩展了15公里。
“给大熊猫做人口普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这种动物极具灵性,一旦听到人的声音或感觉到人靠近就会跑开。因此,至今人们在野外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大熊猫仅有3只。”
那么怎样才能确定大熊猫家庭的人口数量呢?据吴晓平介绍,只能通过毛发、粪便、咬痕、脚印来区分。咬痕是齿痕,犹如人的指纹,具有唯一性。此外,研究人员还收集大熊猫的粪便进行DNA检测来确认数量。“目前共确认了41只,当然也可能有遗漏的。不管咋样,西安野生大熊猫的增速在全国都属于较快的。”
正申请将周至老县城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虽然周至老县城村附近自然条件优异,但仅仅是省级保护区,从技术、资金、设备等方面来说还明显不足,对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珍贵动物的保护工作还有待加强。目前,西安有关部门正申请将周至老县城省级自然保护区升格成国家级。据透露,国家相关部委将在近期讨论此事。
吴晓平介绍,一旦国家级保护区获通过,他们就可以进行数字化精细管理,利用分子生物学的办法来分析大熊猫的粪便,届时就能获知大熊猫的年龄、性别等社会结构,还可对该区域内的竹子等大熊猫食物进行测算,分析出区域的承载能力等数据。为给大熊猫建个真正的安乐窝,他们已建议有关部门控制老县城自然保护区附近的游人数量。
另据了解,10年来西安境内金丝猴种群已发展到11群1170余只,扭角羚种群扩大到500余头,林麝种群发展到130余头。
故事
西安大熊猫曾出国挣外汇
西安大熊猫不仅受到西安人的喜爱,在国际上也有非常高的声誉,它们曾多次到国外或境外展出。
让吴晓平记忆最深的是1991年前后那次。当时,西安市有关单位与美国哥伦布动物园达成协议,将一只西安大熊猫送到美国展出,根据约定,展出的10%的收入归我国所有。那次美国之行非常成功,主办方因大熊猫而一年多收入1000多万美元。展出结束后,美国哥伦布动物园将100多万美元汇给我国,美国提出的附加条件就是在大熊猫的出生地建动物保护区来保护它们。这笔钱中的80万美元给了西安市,从而成为周至老县城保护区的启动资金,其余资金捐给了东北一所林业大学。
1994年,美国哥伦布动物园的董事、经理以及环保人士再次来到西安,查看资金使用情况,在看了老县城保护区后,非常满意。“这就是我们一只大熊猫用一年的时间取得的巨大成绩!”吴晓平不无自豪地说。
数字陕
西共有野生大熊猫273只
据了解,西安境内的大熊猫分布在周至户县一带的秦岭山中,与佛坪、宝鸡等地构成了陕西大熊猫的分布区域。第三次普查数据显示,陕西省共有大熊猫273只,已超过第一次调查的237只和第二次调查的243只。
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显示,中国野生大熊猫分布于岷山、邛崃、凉山、大相岭、小相岭和秦岭六大山系,行政区域包括川、陕、甘3省的45个县(市、区),野生大熊猫数量1596只。
国家林业局今年10月公布的数字显示,全国圈养的大熊猫数量达到328只。截至2010年底,我国已建立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64处。今年10月,国家又启动了第四次大熊猫调查。
背景
十年保护西安森林增加百万亩
据西安市林业局局长张雄斌介绍,自2000年“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截至2010年底,全市森林面积由2000年的576.16万亩增加到了目前的682.14万亩,净增105.9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4.99%。森林植被不断增加,森林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水源涵养功能明显增强,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遏制,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不断扩大。目前,西安市境内分布着野生脊椎动物753种,鸟类397种,兽类146种,昆虫1400多种,野生植物2224种。本报记者王卫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