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日西安市教育局发布关于规范义务教育招生的指导意见后(详见昨日本报A4、A6、A7版),西安市教育局昨日召开会议,讨论《西安市教育局关于推行“大学区管理制”的实施意见(试行)》征求意见稿,就如何实施运行“大学区”给出了构想。
啥是“大学区”
一所名校为
“龙头”联合3~5所学校
什么是“大学区”?西安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昨日解释说,就是在区(县)中小学中,以一所优质学校为龙头,联合3~5所同一办学层次的学校组成一个大学区。大学区内实行“统一教学管理、统一共享设施、统一安排教师、统一课程资源、统一教学活动、统一组织备课、统一教师培训、统一质量检测、统一评价激励”,让所有学生共享教育资源。
区(县)内学校组建大学区,由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报市教育局备案,跨区(县)组建大学区,经成员学校分别报当地教育部门同意后,由优质学校所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报西安市教育局备案。
为何实行
缓解“择校热”让更多孩子“上好学”
针对市民关心的推行“大学区”能带来多少实惠的问题,该负责人介绍,推行“大学区”,有利于缓解义务教育“择校热”问题,实现优质教育平民化、普惠化。
按照“大学区管理制”制定的目标任务,到2015年,全市学前教育市一级以上等级幼儿园数量由现在的10%上升到15%;70%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标准化学校标准;所有普通高中达到省级标准化高中标准,15%的普通高中达到省级示范高中标准。
通过实施“大学区管理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质的提高与量的扩张紧密结合,带动成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完善和提高,让更多的孩子“上好学校”的愿望得到满足。
咋管理
名校当“学区长”给成员学校输送教师
针对如何实施管理的问题,该负责人介绍称,将优质学校作为学区长,对学区实施一体化管理,在学区内的人事编制、资金使用和资源调配等方面赋予一定的管理权限,成员学校校长法人地位、行政职务和工资待遇不变,接受学区长学校的管理指导,具体负责成员学校日常工作。
优质学校通过输出品牌、管理、资源以及课程改革、师资培训、教育科研、成果交流等方式与途径,带动成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
该负责人称,“大学区”将建立教师流动机制,实现区县大学区内公办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和轮岗,学区长可在学区内自主调配教师。学区长每年要向成员学校输出在职人员20%以上的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带动成员学校发展,其人事关系可接转也可保留在原学校。
咋考核
学区长要受成员学校的考核
针对“大学区”如何考核的问题,西安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学区”及学区长学校的考核由区县教育部门组织实施,以发展增量为核心指标,同时对共同发展、均衡发展、特色发展等进行综合考评,成员学校的考核细则和指标体系,参照学区长学校考核体系确定,由学区长学校实施。
该负责人称,对学区长、副学区长实行双重考核,既接受学区内成员学校考核,也接受区县教育部门考核小组的考核,其中前者作为后者的重要依据。
西安市教育局还成立了推行“大学区管理制”工作领导小组,市局负责人任组长。并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机构活动和教师奖励,也可用于对大学区运行管理经费的补助,并对学区、办学绩效显著的团体和个人进行奖励。
咋发展
促进成员学校成品牌组建新的“大学区”
西安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学区管理制”将在深化教育手段和方法改革的基础上,把解决资源整合、教师流动、经费投入、教师待遇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校办学积极性,激发办学活力。注重优质学校文化在“大学区”的培植和发展,大力塑造“大学区”的教育品牌,力争形成学区的办学理念、管理风格和校园文化特色。
形成“大学区”再生机制。要通过提高成员学校的教育质量、师资水平和社会声誉,促进成员学校在学区内成为新的品牌学校,鼓励其在一定条件下脱离学区,利用其品牌和教育资源组建新的学区,扩大优质资源增量。建立城乡学校互动发展联盟,在课程改革、教学管理等方面形成合作互动互助的发展团队。
■业内说法
西安市教育局昨召开“大学区”推行讨论会,有名校校长表示——
应给牵头学校更多的自主权
西安市教育局昨日召开的“大学区”推行讨论会上,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教育局的相关领导、一些重点中小学的校长参加了讨论,五大名校也有校长参加。对于即将试点推行的“大学区管理制”,有名校校长称,“大学区管理制”实施细则中还有一些地方需要完善和调整。
一名中学校长提出,推行“大学区管理制”,人事制度应完善,相关政策要支持,同时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还需打破企业办学、事业办学、民办三个块状情况,而牵头的学区长学校也应有更多的自主权。
针对“捆绑式”实现教育资源均衡的问题,一位校长指出,过去也有协助共建、帮扶支教等带动措施,要真正推动、落实“大学区”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推动“大学区制”是政府、区县教育局的事,而做好“大学区制”管理是学区长的事,这就需要责、权、利分开,从政策上、奖励措施上,要让优质学校的校长愿意干、主动干,不然即便是坚持了一段时间,大家都会觉得很累。就比如说集体备课,如果是一周一次,一次也需要1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如果要天天坚持,就更难实现。
也有校长提出,“小升初”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西安二环外新建小区增加快,配套设施跟不上,而多数有知名度的学校都在二环以内,这就导致了择校热。第二个原因是西安市办学体制复杂,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校际差距大。对于推行“大学区管理制”的实施意见,她提出,学区长学校应有一定的话语权,确定成员学校之间的活动载体,她认为,在生源配置上也可以成为活动的载体。此外,现在的评价多是以结果评价为主,而结果评价就决定了实施的过程,因此,她认为如何确定评价方式和标准,对于推行“大学区管理制”也是至关重要的。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陈思存 张莉 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