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
高考指挥棒不变 减负难收效
本报讯 “课业负担重原因很多,但高考制度是根本。高考指挥棒不变,减负很难收效,甚至有些老师的子女也在补课。”昨天,一位小学校长谈到减负时,这样对记者说。
初中生每天在校超过10小时
“大人说羡慕我们烦恼少,其实我们更羡慕成人,至少他们没那么累。”莉莉(化名)是一所知名中学初一的学生,每天早上6点,当大家还在睡梦中时,她的一天已经开始。6:20起床,6:30出门,7:00到校,12:00放学;13:30到校,19:00放学;晚饭后做作业,直到23:30才能休息。她和同龄孩子一样,作息像钟表一样精准。“大家都在说减负,可这样的生活什么时候才到头?”
压力层层转嫁连小学也喊累
“只要高考指挥棒不变,这种日子永远没个头。”一位不愿具名的小学校长说,学生负担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来自教育部门,还来自社会和家庭,最根本的则是升学评价机制。他说,因为要跨过高考独木桥,高中学校在现行评价机制下只能加大学生课业量,同时也会通过选拔优秀学生,将这种压力层层转嫁到初中、小学。
这位校长说,社会评价一个学校好不好,主要看它的升学率,或者给名校输送了多少学生,考虑到社会口碑,小学也只能给教师和学生加码,“结果不仅学生累、家长累,连老师也很累”。
教师子女也要补课抓成绩
对于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减负措施,他坦言,这对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肯定有缓解作用,但很难取得实际效果,“教育部门查得紧我们就停一停,一旦不查就赶紧抓成绩”。
除了在校期间有繁重的课业负担,孩子们周末也被送到各种补习班。这位校长告诉记者,一些教师的子女其实也像普通孩子一样,周末在补习班度过。“老师难道不知道心疼自己的孩子?但有高考指挥棒作怪,谁都没办法”。
延伸阅读
2011年西安减负相关措施
作业太多可拒绝完成
今年4月市教育局转发《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督查办法》。《办法》明确在校学习时间,小学生不宜超过6小时,初中生不宜超过7小时;小学一、二年级不得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学生书面家庭作业量每天控制在1小时以内,初中学生不得超过2小时。首次提出,学生和家长有权拒绝完成超过规定时间以上的作业量,不允许学校和教师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
减负不力将通报批评
4月份市教育局召开了“减负”工作专题会议,要求区县教育局与学校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建立市、区两级通报制度,对于区域内“减负”不力,社会和家长反映强烈的学校要通报批评;同时市教育局将区县“减负”实施情况与年终考核挂钩,确保“减负”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减负要听家长学生意见
11月底市教育局出台《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28条要求》,提出力争用3~5年取得明显效果。《要求》中对学校招生、考试、作业量、休息时间、补课、竞赛等进一步规范,并首次提出,学校每个学期要不定期召开学生和家长座谈会,听取学生、家长对教师落实“减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