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网讯(记者 杨毅)4月陕北大风沙、夏季高温热浪、7月发生冰雹、雷雨、强秋淋、11月底冬打雷……陕西省气象局分析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条件下,全球极端天气增多,有着强度更大的趋势,突发性、极端性和并发性突出,影响范围广、灾损程度重。
陕西省气象局预报员杨文峰对2011年度全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进行了盘点,其中7月末全省出现连续暴雨、夏季高温热浪等入选前十,这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分别如下:
一、去冬干旱明显,1月异常寒冷
从2010年11月中旬至2011年2月中旬,全省大部降水偏少5成以上,其中陕北大部偏少8成以上。陕北、关中大部出现旱情,主要分布在关中渭北冬麦区旱地,特别是关中渭北一带中到重旱。至2月22日全省在田作物受旱面积455.23万亩,其中重旱面积42.06万亩。
1月异常寒冷。1月份强冷空气活动频繁,月平均气温-4.5℃,较常年同期偏低3.0℃,是1961年以来第2低年。低温导致渭北油菜基本干枯、冬小麦冻枯现象明显。道路结冰对交通运输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4月底陕北出现大风沙尘天气
4月29~30日,我省出现大风沙尘天气。其中4月29日榆林、定边、绥德和横山等10个县出现大风、扬沙天气,另外,榆阳区和神木县还遭遇今年以来最强的沙尘暴天气,榆阳区能见度为800米,神木县能见度为600米。
榆林、神木出现沙尘暴,是今年入春以来我省出现的强度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沙尘天气。
三、夏季高温热浪刷新多项气象纪录
今年全省共出现9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分别是6月6~8日、11~12日、15~16日、23~24日、6月29~7月2日,7月9日、14~17日、24~27日,8月13~16日。其中6月7日全省有41个县区最高气温超过35℃,7个县区最高气温超过40℃。6月7日西安最高气温达到了40.3℃,刷新60年来6月上旬最高气温;5月18日有30个县(区)日最高气温超过35℃,白河、三原县突破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四、7月初全省由北向南出现暴雨,多地区受灾严重
7月2~3日,陕北、陕南出现强降水天气。7月2日榆林市米脂、佳县、榆阳、横山、吴堡、子洲、靖边等7站暴雨, 7月3日商南1站暴雨。7月5日汉中市南郑县、汉台区2站大暴雨,略阳、勉县2站暴雨,7月6日全省共13站暴雨,镇巴1站大暴雨。7月5日南郑县(122.3毫米)为1966年建站以来第三最大日降水量,汉台区(106.0毫米)为1951年以来第六最大日降水量。7月2日米脂、佳县为1961年以来第二最大日降水量。
这次强降水过程表现为降水落区集中,降水时段集中、降水强度大,过程雨量大、致灾性强等特点。据省民政厅灾情统计,暴雨致使我省汉中、安康、商洛、宝鸡、西安等31个市县受灾,受灾人口346820人,紧急转移安置22522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6243.75公顷,成灾面积11068.24公顷,绝收面积1986.89公顷;倒塌房屋6275间,损坏房屋21323间;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9265.82万元。
7月5日的强降雨,造成汉中市略阳县县城金亚路滑坡体发生塌方5000余立方米,12间商户房屋被埋,18人死亡,4人重伤,同日该县两河口镇唐家沟村1人被洪水冲走失踪。
五、7月发生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农业生产遭受损失
7月13~22日,陕北、渭北和商洛等地连续大范围的冰雹、大风、雷雨等强对流天气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致灾区域点多面广、局地性强等特点。
15日晚20时40分至21时30分,渭南大荔许庄、双泉、安仁等6个镇41个行政村遭遇罕见雷雨大风及冰雹袭击。大风夹杂冰雹持续时间近20分钟,其密度、强度是近70年来冰雹灾害最严重的一次,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1.89万亩,成灾面积10万亩,绝收面积3.1万亩,损坏房屋297间,电杆23根,直接经济损失达2.6亿元。
18日延安市洛川县的槐柏镇、土基镇和百益乡冰雹灾害较重,这次冰雹灾害,来势急,颗粒大、密度大,果园受灾十分严重,随处可见被冰雹砸破的果袋,有的树上树叶基本被打光,被冰雹打掉的果袋、树叶铺满一地,果树枝条也被冰雹打得伤痕累累,触目惊心。
14日和19日,旬邑的职田、后掌2个乡镇,受冰雹重复袭击影响,苹果、烤烟和玉米因灾绝收达2万亩;19日,永寿(豆家、常宁、马坊、上邑)4个乡镇,共49个行政村降雹直径达2-4cm,因强雹造成农作物绝收面积达3万亩。
17日商洛市商州区7个镇遭受冰雹和大风袭击,据初步统计,农作物受灾面积12209亩,成灾面积6654亩,其中绝收面积3978亩,因灾减产粮食200万公斤,经济损失530万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454万元;镇安县米粮镇遭受冰雹袭击,全镇农作物受灾面积8170亩,其中7010亩玉米出现倒伏,1160亩烤烟不同程度遭受冰雹袭击和大风灾害,有7700多株核桃树受灾,减产77000斤,有30多根大树被风吹倒,导致电力中断2小时之久,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将达到311.5万元。
17日,宝鸡市陈仓区慕仪镇以及凤翔横水、彪角、虢王3个乡镇遭受冰雹袭击持续足有20分钟,冰雹多为兵乓球大小,人根本无法在室外活动,多处农田种植的作物几乎全部被毁,3万亩农作物受灾。
六、7月末全省出现连续暴雨,范围广、影响大
7月28~8月1日我省出现大范围暴雨天气。7月28日08时至8月1日11时,陕北南部、关中中西部、陕南出现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共出现35站次暴雨,大暴雨3站次。此次暴雨过程具有影响范围广、降水强度大、过程雨量大等特点。给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交通造成一定损失。7月28日晚~31日秦岭山区出现强降雨,导致108国道周至秦岭山区路段、汉中洋县、佛坪部分路段发生泥石流和塌方,暴涨的河水将国道多处路段冲断。据省民政厅灾情统计,商洛山阳县7月31日至8月1日11镇52村27827人遭受不同程度灾害,直接经济损失1629.3万元,其中农业损失133.7万元。
七、9月降水异常偏多,出现强秋淋
9月份出现了自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强秋淋天气。月降水量陕北南部、陕南西部偏多1~2倍,关中大部和陕南东部偏多2~3倍。暴雨站次和平均降水量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9月3-20日期间有9个暴雨日、165站次暴雨、5站次大暴雨,过程降水量关中、陕南大部200~400毫米,暴雨站次和过程降水量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暴雨日分别为5~7日、11日、13~14日和17~18日。暴雨洪涝及其次生灾害共造成全省10市1区518.72万人受灾,58人因灾死亡;紧急转移安置57.92万人;388.56千公顷农作物受灾,其中54.67千公顷绝收;因灾倒塌房屋约14.72万间,损坏房屋26.06万间;长时间的阴雨天气还导致秋粮作物贪青晚熟,品质产量下降等。渭南、西安、咸阳市灾情较重,夏玉米、疏菜等农作物损失较大。持续降雨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其中9月17日14时10分许,陕西西安市灞桥区席王街道辖区内的白鹿塬上,一山体发生滑坡造成32人死亡。强秋淋天气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3.75亿元。
八、11月降水多、气温高,关中、陕南入冬推迟
11月全省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双双突破历史记录。11月份全省平均气温创1961年以来最高值,全省平均降水量创1961年以来最大值,气温异常偏高使关中、陕南入冬时间推迟。
九、初冬大雾天气频繁,影响广泛
11月全省共出现大雾日数28天,分布范围广,主要在陕北、关中地区。全省出现280站次大雾天气。大雾发生站次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大雾天气有147站次,能见度小于100米的大雾天气有31站次。22日、27日大雾范围最广,遍及全省,各有26站次。
11月大雾日数多,浓雾强度大,对交通影响较大。22日8时20分,北绕城高速公路吕小寨立交桥东侧约100米处,能见度不足20米,7辆大小车辆“抱”成一疙瘩撞在一起,事故导致上千辆车被堵2个多小时。
11月22日早,大雾致使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能见度不足100米,无法达到飞行标准。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进出港航班全部延误,机场启动航班大面积延误应急预案,滞留旅客约3000人。
11月28日20时左右,在210国道榆林市榆阳区上盐湾镇铁炉峁村路段,因雨雪雾天气,能见度不足百米,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事故造成7人死亡,9人受伤。
十、11月底雷电天气,冬季少有
11月28~29日,我省关中大部和陕南地区出现了伴随弱降水的雷电天气过程,雷电的发生主要集中在28日9时~29日10时。闪电定位监测系统显示,全省共发生闪电457次,分别出现在汉中、安康、商洛、咸阳、西安、宝鸡、渭南等地,其中汉中雷电最多,为147次,其次是安康为101次,咸阳发生闪电68次,西安也发生雷电15次。进入冬季,到11月底,我省关中地区出现如此大范围的雷电天气是十分少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