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记者王欢报道,据日本共同社12月28日消息,共同社中文部门“共同网”近日评选出2011年中日关系十大新闻,内容基本涵盖了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防务及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协作。共同社认为,在2012年迎来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际,中日两国切实推进双边战略互惠对两国关系乃至亚太地区的稳定与繁荣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福岛核事故引发在日华人离境潮 中国限制日本食品进口
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电站事故后不久,中国驻日大使馆发出了帮助在福岛县等四县中国人回国的救援紧急通知。震后四周内,从日本离境的中国人达18.5万,赴日旅游人数也骤减。不过,11月的访日中国旅客数量回升至9.23万人,震后首次出现月度同比增长。此外从震后不久的4月初起,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即开始限制对日本12个都县的食品进口。11月24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正式通报日本政府将放宽限制。12月的中日首脑会谈确认中国将进一步放宽对日本食品的进口限制。
2、日企高管舍身救中国研修生 中方第一时间提供救援
宫城县水产加工公司董事佐藤充在海啸来袭前舍身救助20名中国研修生脱险,自己却不幸遇难。他的感人事迹在中国广为人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日时也对其表示高度赞赏。另一方面,地震发生后,中国国际救援队3月13日即抵达日本,中方还向灾区提供了1万吨汽油、6万瓶饮用水等大批救援物资。温家宝在5月下旬日中韩首脑会谈期间前往地震灾区宫城、福岛两县慰问灾民。日本地震灾区的90多名儿童8月1日受邀赴海南过暑假,放松身心。
3、中日领导人展开高层互访 努力深化战略互惠关系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21日、22日赴日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谈,与时任日本首相菅直人会晤。11月在美国夏威夷APEC会议上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举行了会谈。12月25日、26日,野田访华并与中国领导人会谈,就日本购买中国国债、推动两国间贸易本币结算问题达成一致,计划尽早启动日中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并就海上搜救相关协定达成原则共识。此外,面对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去世后的半岛局势,中日一致表示将为实现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而紧密合作、冷静应对。
4、中日磋商建立海上危机管理机制
中日两国政府11月开始就建立海上危机管理机制进行磋商。报道称,此前的3月和4月间,中国国家海洋局飞机曾多次在东海“接近”日本护卫舰,引发日方“抗议”。6月和11月,中国多艘军舰通过日本冲绳主岛和宫古岛间的公海;8月,中国渔政船进入钓鱼岛附近海域,中国海洋调查船“多次驶入与事先通报海域不同的日本专属经济区”。这些动向均引起了日本政府的高度关注。不过,日本护卫舰“雾雨”号12月19日抵达青岛港,重启军舰互访或将有利于双方构筑信赖关系。此外日方透露称,首相野田佳彦在12月底访华与中国领导人会晤时重申,希望让东海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
5、日本放宽旅游签证条件 地方政府努力吸引中国游客
日本外务省7月1日开始向中国游客发放有效期为3年的多次往返签证,条件为第一次行程必须包括冲绳。9月1日再次放宽个人游签证发放条件,废除了“具有一定程度职业地位和经济能力”的要求并把最长停留时间延至30天。在这些政策促进下,日本地方政府着力吸引中国的春秋航空、海南航空等新开和增开的中日航线,邀请中国旅游局人士赴日拍摄观光片、开发游览线路。广岛县等地推出包括中文在内的多语言电话咨询服务。日本16个府县市的官员12月赴北京面向当地旅行社举办了旅游推介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