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政企快线
周至民俗文化项目
http://news.hsw.cn    来源: 华商网  2012-02-22 14:40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美女主播服装暴露招非议
美女主播服装暴露招非议
“活熊取胆”过程曝光
“活熊取胆”过程曝光
·南京官方宣布暂停与日友城名古屋市官方交往
·咸阳一女子持菜刀自割双耳 家人称其患精神分裂
·中学老师写“万言书” 希望教育不要沉沦下去
·余秋雨被曝为熊胆企业题词:百般熊姿 一派人道
·记者采访遇车祸送伤者上医院 称“救人不容缓”
·郑州一餐具消毒公司气味呛鼻 池里漂卫生巾(图)

 

  6、民间舞蹈《旱船》

  旱船是民间表演艺术形式之一,是一种模拟水中行船的民间舞蹈。

  周至的旱船和外省的不同。其根本区别在于:外省的旱船是白天跑,三五成群或者更多的扮演者。周至的旱船一般是和竹马、地游子等项目一起配合演出,晚上更有特色。

  旱船流行于侯家村乡一带,旱船有两种:转船和沿人船。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和民族色彩。

  7、民间音乐《青化呼沱唢呐》

  唢呐是我国历史悠久,流行广泛,技巧丰富,表现力较强的民间管乐器。它发音开朗豪放,嘹亮,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和欢迎的民族乐器之一,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礼,乐,典,祭及秧歌会等仪式伴奏。据历史资料考查金元时期传入我国。

  唢呐单吹,双吹,两人组合的单吹单打,三人组合的双吹双打,五人以上多于十人组合的混合班子,包括有丝弦,打击乐伴奏的戏曲坐唱。

  演奏曲目:《柳生芽》《雁落沙滩》《下开门》《刮地风》《马道人》《斩秦英》《三对面》《二进宫》。

  8、民间音乐《竹峪沟唢呐》

  周至县竹峪沟位于周至县青化乡,自清代相传,祖辈以演艺唢呐为生,一代一代用《宫车谱》传下来的,现已有13代传人,目前,红白喜事吹奏,开业典礼吹奏,竹峪沟唢呐共有13人左右。

  周至唢呐演奏的曲目具有通俗性,它的通俗首先表现于它的曲目标题性。周至的唢呐多为标题音乐,乐曲中所反映的思想内容,通过标题给人们以解说联想,使人们易于了解和欣赏。如“百鸟朝凤”、“雁落沙滩”、“普天乐”、“祭灵”、“寿宴开”等。周至唢呐的曲目具有趣味性。它的趣后,才能入正曲,它的作用不仅只是演奏艺人为了统一音高与速度,而还给人们以乐曲性质的提示。穿靴是乐曲结束后,接连再奏一段速度较快的乐曲(多为一拍子)。它虽不完全与所奏乐曲发展要求一致,但能造成高潮,适应群众欣赏情趣的需要。

  周至唢呐演奏曲目在原有的实用性上有了创新和发展。它的实用性表现在婚娶丧葬和解放后的喜庆丰收,欢送参军和音乐会上的演出方面。为了适应特定场合的特殊需要,就要选择相应的演奏曲目。但就原有的传统曲目是有限的。所以,艺人们又吸收民歌,或创作歌曲为基调,进行了改编尝试,以扩大演奏曲目范围,这样,由于群众的喜爱和要适应于特殊的需要,就必须使唢呐演奏后继有人,曲目要有创新和发展。

  9、民间舞蹈《竹马》

  《营西村竹马会》创始于1898年,距今已有110年历史,第一代会长是张连芳。清朝光绪皇帝南巡时,曾在长安城中观看过营西村竹马表演,观看后赞口不绝,并赏给张连芳100匹绸缎100颗元宝,至此后营西村竹马表演从未间断过。

  身着金盔银甲,背背百合战旗,下跨战马,手挥马鞭的青少年男演员在

  指挥官的指挥下,在紧密激烈的打击乐中作如下表演:

  1单上马2双上马3单驯马4双驯马5三齐王乱点兵6缠四柱7金蝉脱壳8跑“8”字。

  竹马、铜马铃、百合战旗、马号、中鼓、堂鼓、锣、戏剧服饰等

  10、民间舞蹈《西里和尚杜柳翠》

  西里和尚杜柳翠源于周至县马召镇纪家村,它以古老的表演方式,与原始音乐、哑剧、嬉剧和民间舞蹈融为一体,源远流长。早在乾隆元年(1711年),本村有一座老佛爷庙,庙内石碑有文字记载,人称“十方院”。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

  故事发生在乾隆元年(1711年),本村有一座老佛爷庙,庙内有两个和尚,老和尚法号“西里”,60多岁瘸子,修行50年。一日,天上神仙柳翠下凡考验西里和尚是否有凡心,化装一年青少妇,几经试探,老和尚禅心未动,坚决杜绝,神仙柳翠得知老和尚六根清净,五戒俱足,不染红尘,用手指掸了西里和尚的瘸腿,西里和尚突然腿不瘸了,小和尚兴高采烈。从此,小和尚到处天天化缘,积攒银两,筹备重建老佛爷庙。咸丰十年(1841年),人们为纪念老和尚的功德和完成小和尚的心愿,重修了老佛爷庙。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九正会,游人不断。从此,西里和尚杜柳翠被人们一直传诵至今。

  西里和尚杜柳翠,它以独特的形体表演方式及内容,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抢救保护它,对于丰富民间艺术发展,弘扬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具有深远的意义。

编辑:朱羽喆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站简介 | 产品服务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2-2012 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06 陕ICP备08101257号 SP服务代码106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