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上海是时尚之都,在即将举行的“首届全国九省市艺术联展”第四站——上海站上,西安艺术家能否与时尚之都碰撞出艺术的火花,也备受藏家与民众的关注。
本报记者采访了西安美术馆馆长杨超与策展人岳路平,他们都对西安中青年艺术家和新生代画家东征上海充满信心。
策展人岳路平:西安艺术家正承担着“国画现代化和油画本土化”的使命
西方人如果来中国,只能旅游三个城市的话,会去北京、上海和西安。从西安走出的策展人岳路平说:“北京艺术家更多关注政治,上海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冲突后产生的外向型城市,更多关注经济生活,而西安是文化驱动的城市。西安是中国文化之胃,中国历史上关键的对外来文化的消化都是在这里进行的。”
“上海是中产阶层品位的建构。目前中产阶层品位是非常稀缺的,没有方向。这么多年来控制中国艺术圈的精英已经开始衰落。过去他们用一种震慑性的方式迫使你接受西方的艺术,现在最有戏的就是用市场来说话。”岳路平认为,上海的中产阶层已经足以支撑消费艺术品。这个方向是主流。“艺术家今天必须进入上海收藏家的日常生活,将他们的作品摆在他们的客厅,媒体要给上海潜在收藏者信心。西安的艺术家虽然刚刚起步,但他们创造的东西正是当今中国最需要的东西。”
岳路平曾经在上海做过艺术超市计划,最后得出的数据发现,这座城市的需求和西安艺术家的创作方向非常吻合,“工具是现代的,内容是自己的。而上海的艺术家因为机会太多,现在容易迷失方向。西安的艺术家是真正的艺术家,他们在解决当代艺术所面临的问题。”岳路平认为,中国的艺术家正承担两个使命,国画的现代化和油画的本土化。陕西本土画家很认真地在做。“孙蛮、强世军和赵蓓的具象表现主义,内容和北京上海都有不同,石珩伯画的是乾陵狮子、董文通画半坡遗迹、强世军画大雁塔和城墙非常本地化。张小琴在水墨颜料的运用上非常现代。”
在岳路平眼中,陕西的两拨艺术家已经构成了当前艺术最主流的话题。“光凭这一点就可以和北京上海拉开距离。”
在九城联展上海站,西安的参展油画家已有9位之多,其中不仅有潘晓东、孙蛮、麻爱周这样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的中青年画家,也有董文通、项仕中、赵蓓、强世军、石珩伯、何花这样已崭露头角的年轻画家。一个代表西安油画巨大发展潜力的“油画方阵”,“进军”时尚之都上海,他们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西安美术馆馆长杨超:西安艺术家是否得到认可,要看我们搭建的平台有多大
西安美术馆今年每月推出两个年轻艺术家展览,展览强调学术性,其中就有这次即将参加九城联展上海站的油画家强世军,馆长杨超表示,他们也希望将新生代艺术家推向全国,“方向性是一致的,是否得到认可,首先是我们为陕西艺术家搭建的平台有多大,艺术家的学术水平有多高。”
“上海本来是中国最大经济城市,是现代文化比较发达的城市,但它的文化艺术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不匹配,虽然上海艺术的发展在全国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但上海实际上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杨超和上海当地的美术馆和艺术家、藏家有很多的合作和交流。他观察中国艺术市场,地域性仍然很强,“中国市场内,地方市场做地方艺术家,基本没有进入全国。这就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局限。上海与西安有很大不同,最大的区别在于上海市场藏家的视野广,眼界高。西安过去以收藏本地国画为主,很少有人收藏当代艺术的作品。本地对年轻人推动的也少。本地藏家的投机行为多、收藏行为少。而上海在做本地市场时眼望全国,所以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藏家。”
杨超认为,九城联展是年轻艺术家的重要平台,“只有在交流、展现中,优秀的人才会得到认可。陕西艺术才能成为中国艺术的一极。”
西安“油画方阵”东征艺术思想语录
在与传统文化交融中用心表达
潘晓东 注重吸收中国绘画的古意,达到一种诗意的表达
我比较注重绘画的高雅格调,在油画方面吸收中国绘画的古意,而达到一种诗意的表达,希望清新的风格能够带给人们艺术的享受。西安的画家承担着一种文化积淀,选材偏向厚重、深沉,西北人的画场面宏大,内容上偏向人与自然的表达,有些田园风。上海是一个商业性城市,与国外文化交流紧密,重视形式感。
孙蛮 希望在画中能够寻真
画家最真实的问题是如何把自己心中的画表达出来,画的风格是随着画的感受而改变的。农村生活对我影响挺大,自然风景本身就是一幅山水画,我的画里经常出现人躺在树下的场景,我希望画中体现出人不要太多地干预自然、破坏自然的环保理念。从一定距离来观看、来感受,反而更能接近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我希望在画中寻真,而不是设定的一种艺术形式。
麻爱周 西安更有利于艺术本原的滋生
我希望用一种写实的手法来表达出不同的主题,用一种可见的视觉性的方式来表达时间主题,最终表达出不可见的时间的概念,让人们感受到时间的存在感。与上海相比,西安的文化积淀比较深厚,画家总体个性比较内敛,画作相对更加耐人寻味。从纯艺术角度来看,上海是一个商业化的城市,西安不太浓厚的商业性让创作环境更加宽松,更有利于艺术本原的滋生。
项仕中 作品体现了我对现在工业文明、城市化进程的反思
来到西安让我受益匪浅,陕西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使得陕西的油画具有浓郁的色彩、本土的味道,不同于上海油画的时尚、新潮。
油画不仅是要讲究外在技法,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立意,要追求写实的原创性,讲究绘制的技术性,要体现画家的品位和格调,并且为创作不惜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我的作品中将一些中国的精神,中国的题材、元素,用到画面中去,体现了我对现在工业文明、城市化进程的反思。
赵蓓 画画和生活的结合思考不能中断
跟陕西不同的是,上海的油画更市场化,现代性更强一些。陕西的油画市场相对不太活跃,画家相对比较安静,更注重基础、内在的功夫的修养。西北的环境使得画家更加认真、传统、朴实、画作更稳重,躁气不多,更多雄厚的,有力量的精神。在我的创作中,我始终坚持画画是和生活结合在一起的,思考是不能缺少和中断的,我一直在探索油画与传统文化的交融,去表现真正打动人的东西。
强世军 从人物身上关注当代生存状态
在绘画方面,我比较关注人物题材和风景题材。我希望能从人物身上关注当代生存状态,而这个时代有些偏向浮躁,所以我选择古建筑、玉兰花等,以期达到一种文化的思考,让绘画与时代结合。西安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上海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而绘画是具有通用性的,油画作为一个当代艺术是对整个时代感受的表达,西安画家在题材方面会更偏重选择古建筑,上海的思想会更开放一些。
董文通 通过驾驭油画材料的属性,反映当下中国的文化精神
我希望通过驾驭油画材料的属性,来反映当下中国的文化精神。绘画更多的是对自然世界的一种“发现”,追求一种情绪上的静寂,让自己真实的情感通过作品流淌出来,能够用心把握事物内在的和谐与秩序。一个艺术家只要用心投入作品,将自身融入“物我同构”的境域之中,那么这样的作品,也许不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但一定会有人产生共鸣,给出掌声,对于艺术家而言足矣。
石珩伯 表达对传统文化在当代境况的焦虑和反思
陕西的油画相对更加单纯,西安是内陆城市,与上海相比偏保守,市场偏少一些,相对艺术干扰的可能性比较小,艺术家的心态非常稳定,作品更单纯,感觉更安静一些。
陕西的油画家对艺术的态度很真诚,在作品中能体现出来。这是优势,艺术家能静下心研究、创作。同时也是劣势,艺术的交流和沟通有一点障碍,画面偏保守。在我的作品中,想表达的是我对自然生态以及文化生态的守护的态度,对传统文化在当代境况的焦虑和反思。
何花 更倾向于慢慢贴近自然,关注自然
我能感受到不同地域之间画作呈现出来的特色,但是这种特色不是人为的,刻意割裂的。画家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之中,对于生活有着不同的感受,这种感受体现在画作中就是不同的特色,这是自然而然的。我自己的画以写生为主,写生是一种积累,是我参与自然的方式,是我与自然的互化。
我不想在我的画中表现什么故事,更倾向于慢慢贴近自然,关注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