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原创
2011年陕西省污染减排层层落实责任 超额完成指标
http://news.hsw.cn    来源: 华商网  2012-03-01 17:09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看客:《花花公子》另一面
看客:《花花公子》另一面
高清:叙利亚民生纪实
高清:叙利亚民生纪实
·浙江永嘉纪检干部致“KTV小姐”怀孕 已被停职
·内地买家推动温哥华房价年涨幅9% 英国房价受影响
·16人团伙租别墅建摘肾基地 摘51枚肾脏获利千万
·男子买假iphone气不顺 与商贩理论遭打拔刀刺死人
·佛山男子被骗8000元 桑拿城顶欲跳楼被救下(组图)
·电影票优惠不得低于7折引关注 调查近100%不支持

  今日下午,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就“2011年全省环境质量状况、污染减排结果及PM2.5监测工作”有关情况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会上陕西省环保厅厅长李孝廉对有关内容进行了介绍,表示2011年陕西省污染减排运用了层层落实责任等措施,超额完成了规定指标。

  环境保护部对陕西省2011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定结果显示:我省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减排量分别为17.72万吨和7.7万吨。化学需氧量比上年下降2.13%,二氧化硫比上年下降3.25%,两项指标均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年初下达的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分别下降1.5%和2%的目标任务。

  2011年我省污染减排工作的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层层落实责任。

  2011年省委、省政府更加重视污染减排,把“生态环境保护上台阶”作为“十二五”陕西发展的三个主要目标之一,提出“铁腕治渭”让渭河三年变清的战略目标。围绕目标,我省先后发布了《省环保厅关于切实做好“十二五”污染减排工作意见的通知》,以分解落实责任和机制建设为重点,对全省2012年和“十二五”减排工作作了详细部署,还审议通过了《渭河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2012—2014年)》。

  二是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重点区域污染防治稳步推进。

  2011年,我省加大财政环保投入力度,采取与减排效益相挂钩的方式对减排项目进行奖励补贴。去年以来,省级共安排3.14亿元用于污染减排,其中包括安排陕南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省级财政补助资金1亿元;燃煤电厂脱硝改造示范工程和已投运脱硝设施运行补助,燃煤电厂关停奖励和省市环境信息平台建设共8500万元;农村污染治理资金9300万元。围绕“一山两水三大板块”突出环境问题开展各项工作。 

  三是积极开展农业、交通领域污染防治。

  2011年,陕西省积极实施“以减促治”,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严格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为减少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我省推行环保标志分类限行政策,西安世园会期间,陕西省禁止无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和黄标机动车在园区通行;全省开展了37家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检查整治工作,新增6家机动车环保检测机构;编制了《陕西省机动车污染减排管理办法》,拟对机动车淘汰实行奖励补贴政策。

  四是强化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

  按照“存量调结构腾空间,增量优结构扩空间”的思路,我省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污染减排的最终目标和主攻方向。通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强化排污总量管理、严把环评准入关等手段,积极促进产业升级。

  五是完善减排监测考核体系建设,强化监管保障运行。

  去年省环保厅着力提升监测体系建设水平,全年围绕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工作,制定了《陕西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实施细则》、《陕西省环境监测综合信息管理规定》等多项规定。有力强化了监测体系。

  六是落实经济政策 建立减排长效机制

  全省积极运用经济杠杆,建立减排长效机制。重点推进纳入国家目标责任书的各项工程减排项目建设,通过加快火电、水泥、造纸、化工等重点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步伐,严格总量管理,实现环评审批与总量管理、排污许可证发放和排污费收取的联动挂钩,着力推进排污权交易等市场化机制建设,充分发挥环保倒逼机制,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在污染物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上实现新跨越,在推进转型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相关链接环保厅:2011年环境质量稳定 空气多为煤烟污染

    PM2.5监测发布工作正在进行 6月底有望发布检测结果

编辑:张丹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站简介 | 产品服务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2-2012 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06 陕ICP备08101257号 SP服务代码106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