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7日晚,西安市委大院,自行车租赁站剩下几辆自行车。为鼓励公务员骑车上下班,2011年10月特设该租赁站 实习记者张喆摄
报告摘录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正确抉择。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胆探索,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
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解读】
改革重点在于百姓满意
在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68次提到改革,把“改革”主题用很大的篇幅来展现。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表示,改革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共识,但是到底要怎么改、改革向哪里去,至今仍是一个争议的话题。
汪玉凯认为,报告的改革亮点很突出,就是总理讲的改革突出了政府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土地、户籍、公共服务改革,社会事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这些都和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说明政府更加重视民众生活的质量,重视他们的收入,引导社会公平公正,是一个很全面的进步。
他解释说,在中国还不富裕的时候,老百姓渴望生活的改善,但是国库不允许。而现在中国GDP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二,就意味着对生活制度改革的契机已经来临了。
“但是,这些改革每一项都和权力、资本等有关,改革的阻力不可小视,没有足够的勇气,是很难有实质性进展的。”汪玉凯坦言。今年提出改革的大方向都是很正确的,但关键就在于能不能突破。
本报特派北京记者刘斌
以改革破解难题激发活力
中国经济面临的种种困难如一团麻般复杂,但换个角度看,却如同一根线般简单,那就是体制、机制的制约。
报告提出,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今年的改革重点任务包括: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
“改革,不仅解决今年中国经济的问题,更会激活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潜力和活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强调。
报告提出,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等领域。
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已召集45个部门,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倒排时间表,确保在今年上半年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相关实施细则。
全国政协委员、天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天乐认为,民营企业对这些政策非常在乎、非常振奋,因为关系到未来发展前景。民企最感兴趣的领域是基础设施、金融,特别是金融可以提供“活水源头”。
全国政协委员迟福林认为,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都要毫不动摇加快发展,关键是要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竞争,这样才会促进中国经济效率提高和活力增强。
“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取决于改革。”郑新立委员强调。
>>税制改革
推进城市建设税改革
【报告摘录】完善分税制,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健全消费税制度。全面深化资源税改革,扩大从价计征范围。
【解读】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
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艾洪德说:“城市维护建设税改革主要在于赋予其正式的税收地位,改变其依附于商品税的状况,直接以纳税人的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为计税依据,保证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来源。”
针对房产税改革,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张斌指出:“我国涉及房地产的税收比较多,主要集中在交易环节,还包括一些配套性收费,房产税改革是针对房屋的保有环节,推进这项改革需要与保有环节的税种协调,需要综合起来考虑。”
本组稿件除署名外综合新华社等
>>分配改革
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报告摘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
【解读】全民共享机制是改革趋势
关于如何理解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全民共享机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政府的很多公共资源都必须透明化,民众有权知道自己对哪些公共资源能够无偿共享,对于政府来说,政府有义务对民众公开这些资讯,比如涉及公共的土地、国家投资的公益项目等,“共享机制”也主要是在讲政府的税收、财政、项目等在一定层面上必须对民众开放、透明化,让民众切实感觉到政府是真正在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事。本报特派北京记者刘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