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蒜放进普通大豆油锅中进行加温烹调

准备两瓶地沟油

大蒜放进地沟油锅中加温烹调

左边为普通大豆油烹调加工后的大蒜,右边为地沟油烹调加工后的大蒜
提起“地沟油”这三个字,真是让人胆战心惊啊!可下馆子吃饭也是免不了的事,咋办呢?网上就流传着用酱油分层法、冷冻法之类的检验地沟油,实验过后,大家却发现完全没效果。这两天,微博上又流传一个超火的检验方法——大蒜验地沟油,此法听起来貌似更有“科学依据”,到底管不管用呢?
疯传
大蒜遇到地沟油就变红?
这两天,一关于怎么鉴定地沟油的小贴士在微博上传得很火,虽然版本不同,但其核心内容大概为:“炒菜时放一颗剥皮的蒜头(蒜子),蒜子对黄曲霉毒素最敏感。如果蒜子变红色就是地沟油,含有大量黄曲霉毒素。”
除了上述内容外,有的微博加上了更多解析,例如“地沟油中含有黄曲霉毒素,蒜遇到黄曲霉毒素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因为里面的铁被还原。”
听上去还真挺像那么回事的,估计跟果子感觉一样的童鞋不在少数,看到这样的微博,第一反应当然是赶紧转发啦!“其他微博转不转无所谓,地沟油的检测方法,一定要转发给身边的人!”果子数了数,微博上比较热门的加V网友中,不少都加入了转发阵营,其中一名加V用户转发后,就被5000多网友继续扩散。
网友“肖夏子的六”说,“这个方法好!以后出门吃火锅,等锅开了先把蒜下进去,蒜变红了咱立马走人!蒜没变红再开吃,不错不错!”网友“付军Arain”更是建议,“可以把这个方法加到小学课本中,普及会很快的。”
实验
地沟油炸蒜还是焦黄色
实验才是硬道理!我们《王牌大鉴帖》栏目的宗旨就是替大家检验真假,所以,这次我们再次为大家实验一把,看看大蒜检验地沟油的办法是否奏效。
可是,地沟油去哪里找呢?果子可是费了一番功夫,最终联系到西安市环科废油脂利用有限公司,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的废油脂是工业用途,例如做肥皂、柴油之类。拿到地沟油后,果子仔细观察了一下,地沟油颜色像酱油,比较黏稠,倒出来就像糖浆,但气味很难闻,比较刺鼻。拿到最关键的实验材料,我们的实验可以开始啦!
■实验样本:地沟油、品牌大豆油、剥皮的大蒜四颗
■实验人员:YOU新闻主持人果子,视频记者王瑾、惠静
■特别说明:因为油质、环境的差异,本次实验仅供参考。
■实验过程:
1.在锅内倒入品牌大豆油,等油热后,将大蒜放入,大蒜表面很快变得焦黄,并散发出炸蒜的香味。
2.在锅内倒入地沟油,跟品牌大豆油不同,地沟油加热后,仅几秒钟油面就开始冒泡,并散发出比未加热时更加刺鼻的气味。将大蒜放入后约三四分钟,大蒜表面才开始变焦,但并未变红,此时油加热后冒出的烟非常熏眼睛,参与实验的人员开始流泪。
■实验结果:
无论品牌大豆油还是地沟油,加热后放入剥皮的大蒜,大蒜都是焦黄色,并未变红。
解读
大蒜遇黄曲霉毒素变色无科学依据
随后,果子咨询了西安某大学的化学老师王芳,她说,网上这个方法她也知道,但所谓“大蒜遇黄曲霉毒素变色没有科学依据。”她介绍说,地沟油其实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比如将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泔水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加工以及提炼后产出的油;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超过一定次数后,再被重复使用的油。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致癌物,但并不会与大蒜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红色,大蒜即使氧化变色也是蓝色或者绿色。”王芳还称,普通食用油、花生等放得时间久了也会有黄曲霉毒素。
她还特别强调:“其实地沟油安全风险中已被证实的最大危害成分是多环芳烃,食用油经过反复加热,如炒、烤、炸、煎等,就会产生多环芳烃,其对成人具有很强的致癌、致DNA突变的危害,对胎儿具有很强的致畸作用。”
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稽查分局的工作人员则称,地沟油的来源渠道多,成分种类不同,制作方法不一样,目前国家没有检测地沟油的标准。果子查询到,去年12月13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通过卫生部网站发布了公开征集“地沟油”检测方法的通知,但征集到的方法都无法有效识别地沟油。
如何把吃到地沟油的机会减少到最低呢?果子提醒大家,尽量选择正规超市和市场买品牌食用油,别买散装油。另外,爱吃路边摊的习惯也要改改,其实自己在家下厨也很不错嘛!还有一点很重要,普通食用油的保质期不长,如果室温高或是长期暴露,两个月品质就会变差,要尽快食用。
主持人:果子视频记者惠静王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