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边是安置的搬迁户,另一边是金矿污水池

9岁的朱钊上小学三年级,孩子并不知道他所住的新楼房是父母贷款建造的
20年前,当得知村子周边几座山头下蕴藏着“黄金”的消息后,镇安县张家乡营胜村的村民着实兴奋了好久。男女老少奔走相告,发财的机会终于来了。然而,当金矿真正建起来之后,他们的日子却没有想象得那样幸福,反而一天比一天纠结:接二连三的搬迁让人居无定所;住着160平方米的“豪宅别墅”却不得不为生计发愁;更痛苦的是,眼看着距尾矿坝越来越近,村民们担心有可能面临第三次搬迁,以后的日子可怎么办?
黄金开采出来了
村民搬家了
在营胜村这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找不出几个披金戴银的人,但有村民听长辈说,黄金比小麦值钱得多。一时间,村里的羊肠小道拓宽了,大型机械浩浩荡荡开进来了。巨大的山头被撕开一道道口子,一车又一车石块从山洞里运了出来,可金灿灿的黄金在哪儿呢?几位见过世面的矿工站了出来说,这只是矿石,要经过化学等多道程序才能提炼出黄金。此言一出,村民们的黄金美梦瞬间打了许多折扣。
1995年,随着金矿开采力度的扩大,村民们开始了第一次搬迁,这次搬迁动静不大,只涉及到9户村民,朱有云兄弟四人均在其中。政府动员搬迁时,朱有云一家人还是比较兴奋,毕竟能从山沟里搬迁出来,并且还给安置费。这样一来,朱有云家里的12亩土地和房屋被征用,他和父母三人拿到2万多元安置费。
可朱有云没料到,光盖新房就花去3万多元,承包的土地被征用后就变成集体用地?自己只拿到每亩1200元补偿。
失去土地的朱有云被安排到金矿打工,每月有500元收入。四年后,金矿要求员工入股,不然就下岗。此后,朱有云只好选择外出打工维持生计。
随着黄金价格一路狂飙,2008年,金矿被另外一家企业收购,这次搬迁动静就更大了,全村400多户人家,涉及到49户村民。其中的8户已经经历了一次搬迁。
搬迁户
必须按要求建“豪宅”
程即来的父亲没见到开采黄金就去世了,他并不知道祖辈留下的这片土地会发生如此大的变迁。2008年10月,25岁的程即来为了迎接新媳妇进门,将多年积攒的8万元盖了新房,可还没来得及粉刷,婚期就到了。前来喝喜酒的亲朋好友都羡慕程即来有本事,新媳妇也觉得嫁了一户好人家。
而正当程即来和媳妇还陶醉在新婚蜜月里时,突然接到房屋征迁通知,并限时搬迁。政府在村子里的一块空地上盖了一排临时活动板房。程即来新婚蜜月最后的日子就是在这三间板房子里度过的。
程即来家里吃饭的人比较多,爷爷30年前去世,留下84岁的老奶奶;父亲在1990年去世,母亲一直守寡至今,51岁的叔叔是个聋哑人、智障,除了给炉灶里添加柴火,其他的活经常是帮倒忙。
程即来说,全家9亩地,按照平地补偿3.3万、坡地补偿3万,他们拿到了28万多元土地补偿款;刚盖好的新房造价8万多元,政府只赔付了9万元,两项加在一起有37万多元。程即来用这笔钱盖起了两栋小楼房,其中一栋留给奶奶和小叔住。两栋楼房外观基本一致,看上去与别墅差不多,外墙面都贴有瓷砖。搬迁户说,图纸是政府提供的,村民必须按照图纸建造,内部装修无所谓,但外观一定要达标,这是符合新农村建设需要。
土地被征走了,全家六口人生活成了大问题,家里所有的开资都指望程即来一个人在外打工挣钱。起初拿到几十万元时还沾沾自喜,原本计划将新房盖得简单一些,剩下的钱补贴生活,可政府提出一定要按照图纸设计,并且补偿款不是一次性付给,而是新房屋盖到什么程度给多少钱。
“房子这么大又不能当饭吃。”程即来有些发愁。
失地村民无奈买地种菜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