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壬辰年民祭司马迁
日前,多家媒体登韩城市“史记韩城·风追司马”文化景区管委会以25万元重金向海内外征集2012年民祭司马迁大典的祭文及楹联公告,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据主办方透漏,截止到本月20日,已经收到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巴西、韩国、加拿大、荷兰、日本等国及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港澳台地区的楹联及祭文1000多件。活动过程中,有读者和参与者亦纷纷致电询问详情,为此,记者专程采访了活动组委会,就有关情况进行了采访。
记者:据我们了解,“风追司马”作为韩城市的一项文化传统,每年都会举办相应的民祭活动,尤其是近几年,都曾公开向社会征集祭文并邀请撰写者参加,本次活动用25万元奖金的形式再次征集基于什么样的目的,今后是否还会再做这样的征集?
“史记韩城·风追司马”文化景区管委会(以下简称“风追司马”):我们知道,清明祭黄帝,祭孔圣,祭史圣是在民间流传了很长时间的三大祭祀,是当今社会可以看到的最具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礼仪活动。有学者曾说“祭黄帝属于国之祭、族之祭,是对中华民族的探源;祭孔子属于文之祭,是对文脉的一种追踪;而祭司马迁,既是文祭,也是心祭,是对一个伟大人格的缅怀。”
坦率地讲,以往祭祀司马迁的祭文我们主要在陕西省(司马迁故里)的文化圈征集,范围较小,面也较窄,征集的作品来自本地,缺乏权威性和代表性,也难以引起共鸣。今年,我们形成这样一个认识,即祭祀司马迁所代表的礼仪文化反映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血脉,是全体华人的精神家园。所以,通过向海内外征集,并采用高规格和大规模的推广活动才能引起更多人关注,也才能选出最合适的作品从而映衬出这是一场对伟大人格进行缅怀的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司马迁精神是全体华人精神礼拜的一个方向,一个图腾。我们希望通过祭祀他唤起我们全体华人,普通老百姓、社会各个阶层对我们这个集体共有的优秀文化和品质进行认知、自醒和自觉,从而加强我们的文化自信,为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提升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竞争、丰富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出一点探索和贡献。
从目前来看,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不管是影响力还是作品的质量,比如整个作品既有专业的楹联学会成员、作家和书法家,也有公务员、教师、退休职工等广大读者,其中不乏全国很多书协、作协和文联的主席和理事和文化大家,比如:贺敬之、沈鹏、张海、熊召政等。尤其让人欣喜的是,活动还吸引了一些青年学子的优秀作品,展现出80后、90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岳阳楼记》也许可以写很多,但有范仲淹的一篇就足够了。就像这个道理,所以今后活动将不再进行征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