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闹,又是医闹。今年3月23日发生了哈尔滨刺医案,致一死三伤,而死者为年仅28岁的在读硕士研究生王浩。谁知死者死骨未寒,时隔半个月之后,4月13日在北京又连续发生两起刺医案,致两名医生因颈部静脉中刀而生命垂危,所幸经抢救以脱离生命危险。两起刺医案引发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与争议。就在此时,5月2日,媒体又爆陕西横山百信医院40名医生给死亡患者下跪事件。
针对医闹日益猖獗的现状,4月30日,卫生部、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通告明确,公安机关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维护医疗机构治安秩序工作,依法严厉打击侵害医务人员、患者人身安全和扰乱医疗机构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此后,医闹将受治安处罚甚至被追刑事责任。【详细】
相关新闻:中国5年增加近7千起医闹事件 黑社会介入谋暴利
近年来,虽然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医疗保障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得日益严重的“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是在现今医疗资源严重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在当前的医院公益性频遭盈利冲动的道德拷问下,中国的医患矛盾似乎并没有能够得到根本的解决。这就成为医闹的存在土壤和条件。而从另一个角度说,医闹正是医患纠纷无法调解、无法平息的畸形产物。
目前,在医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穿梭于各大医院之间,努力寻找着“商机”……他们往往和出现医疗纠纷的患者家属互相利用,或是在医院门前聚众静坐,或是拉起条幅给医院施压,甚至将死者或伤者抬到门诊大厅,通过这些方式,向医院索取高额赔偿,他们再从中分红,扰乱了正常的就医秩序。这个特殊的人群目前已呈现职业化发展趋势,给医院的正常秩序造成巨大危害——这就是“职业医闹”群体。
医闹非法获利的潜规则
为了应对医闹,几年前广东一些医院的医生曾经戴钢盔上班,一时舆论哗然。今年3月东莞出台的规定:医院保卫室可配钢叉、催泪剂等攻击性装备对付“医闹”,变被动防御,为“主动进攻”,此项规定再次引发争议。如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从源头扼杀制止医闹的非法行径,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
为了解“医闹”真相,5月4日,记者走访了西安各大医院。在病房过道、卫生间、门诊大厅的墙壁上偶尔会发现这样的字样:“承接医疗纠纷、开医院发票等各项业务。”记者拨通了其中的几个,对方均表示,只要能提供患者病例和索赔要求,就能帮助其解决问题。
记者拨通了其中的一个电话号码,向其表示有医疗纠纷向他求助。电话另一端传来的是一个中年男性的声音:“只要你提供出详细的病历和事情的原因,我们基本都能解决。”至于收费标准,对方则表示必须面谈。
随后,记者通过熟人,找到了一位职业医闹,该人年近40岁,姓赵,在西安一家律师事务所当法律工作者,由于没有律师证揽不来生意,另辟蹊径主要参与代理医疗纠纷。据该男子讲,他曾参与多次“医疗纠纷”的活动,最成功一次是在东郊某医院,妇女案难产死亡,他策划组织家属并雇用社会闲散人员,摆花圈堵门,最终讨要20万元补偿。最失败的,是在西安西郊一家大医院,以老年病人被误诊成脑瘫,患者家属慕名找到他,在他的安排下,拉横幅堵大门,但公安出面后,患者家属接受了调解,结果他只拿到了2000元的辛苦费,他感到非常失败。据老赵介绍,每个“职业医闹”团体都有很多业务员,他们多是无业人员,每天穿梭在各医院寻找“商机”。医院的手术室、儿科、妇产科等科室,甚至太平间,都是他们揽生意的好地方。他们和出现医疗纠纷的患者家属互相利用,一种是在医院门前聚众静坐,或是拉起条幅给医院施压,甚至将死者或伤者抬到门诊大厅;还有一种是“文武全用”即除静坐示威外还要对医生或医政科以及相关负责人进行人身攻击,以此给医院施压。
老赵还表示,在索赔时,“医闹”团体一般通过两种方式收费:一种是从医院赔付的总赔偿额中,按一定比例进行抽成;另一种是由患者家属说出一个赔偿底数,他们负责跟医院谈更高的价格,获得赔偿后,超出底数的部分全部归他们所有。据了解,如按一起“价值”为20万元的医疗纠纷为例,如果赔偿“顺利”,“医闹”通常可以收取两成的“好处费”——即4万元。这4万元“好处费”再由“医闹”的组织者抽取大头后向其他人派发。
记者问老赵照这样的话一个月能收入多少钱?他以商业机密为由竟不肯说。但他说他并不缺活干,在这行干得久了有点小名气,请的人比较多,全省到处跑忙得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