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07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赖园族”引发治安安全问题如何破解

来源: 法制日报  2012-10-22 06:59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本报记者刘建

正是秋高气爽时分,上海各大公园游客大增,但每每到了晚间清场时分,滞留不去的“赖园族”让公园管理方头痛不已。由于很多公园内夜间照明等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出现市民“赖园”现象,给夜公园带来治安和安全隐患。

尽管延长封闭式公园开放时间的呼声早已有之,但基于各种考虑,有关管理部门对此持慎重态度。如何有效解决“赖园族”问题,需要各方共同破解。

闭园后仍有许多“赖园族”

晚上7点整,上海鲁迅公园大门关闭。然而,公园并没有平静下来,仍然有不少游客“赖”着不走,不断有人在大连西路上的北门、或者其他地方翻进翻出。

“愉快的一天将要结束,公园即将关门,请各位游客尽快离开……”近日晚上6点55分,记者来到鲁迅公园北门,发现大门已经关闭,市民陆续从旁边的一扇小门出园,公园保安正在催促园内的市民赶快离开。7点整,公园除四川北路大门外,其他几个大门正式关闭上了门锁。记者在北门处停留了15分钟,发现不时有市民爬进翻出。一位提着纸袋、穿着拖鞋的男子从公园里走到门口,发现大门已关,但并不慌张,他一手提着袋子,几乎是单手爬上公园铁门翻出,十分“熟门熟路”。几分钟后,又有两名男子走到公园门口,面对紧闭的大门,十分镇定,麻利地攀上铁门,三两下就翻进公园里,用时不到半分钟。在十几分钟里,有十多人翻进公园铁门,全都“熟门熟路”。

公园已经关门,这些市民为何还要进去,进去后做什么?“有谈恋爱的,有锻炼身体的,有遛狗的,也不排除做违法事情的。”公园保安告诉记者,公园每天闭园后有近300名“赖园族”,一半是白天进园,另一半大多翻墙而入。公园晚上没有照明,不法分子很容易得手,他们经常会接到财物被偷的事例。

记者又走访了黄兴公园、杨浦公园、和平公园,发现均不同程度受扰“赖园族”。和平公园的保安说:“我们一般巡逻到晚上8点,基本上就没人了。”黄兴公园售票员告诉记者,夜间滞留的主要是一些白天进园的市民。“围栏不高,不排除有人翻墙而入。”杨浦公园保安说。

开放夜公园为何不可行

“既然有需求,公园为何不能夜间开放?”市民周先生说,公园关门时间太早,不够人性化。古先生的家与和平公园一墙之隔,他认为,偌大的公园,夜间就这样空置,无疑也是一种浪费。

鲁迅公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市民希望公园延迟闭园时间,甚至24小时开放,这种愿望可以理解。“关键是在操作上存在一定难度,涉及到管理经费、人员、设施建设、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目前,不少市民在闭园后,仍留在公园里,由此也产生不少问题。比如,有的年轻人谈情说爱时过于投入,加之公园里夜间没有路灯,自己包被偷了都不知道;还有的老人在公园锻炼时,看不清路,摔跤了,甚至还会有一些治安事件发生。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朱虹霞表示,延长公园开放时间或索性24小时开放的确可给市民带来不少便利,但同时也会产生诸多问题,这也是相关部门长时间以来都没有将之付诸实践的重要原因。除了治安以及安全问题外,主要还受到以下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是公园的养护费用。上海各个公园的养护费用都有定额,延长开放或24小时开放,势必会增加养护成本,园方支付这笔额外费用有不小的压力,也无统一的标准去量化这笔费用。二是扰民问题。上海的不少公园都紧挨居民区,如今很多人喜欢去公园唱歌、练习音量较大的乐器、开着音响跳舞等等,容易影响到周边居民的休息。

管理困局需各方共同破解

朱虹霞表示:“在延长公园开放时间问题上不适合搞一刀切,比较好的办法是,让公园游客、周边居民以及管理方一起协商探讨公园的闭园时间,尽量平衡各方利益。”她建议,市民可去开放性公共绿地。如徐家汇绿地、延中绿地等,这些去处24小时可随意进出,但现在的利用率并不高。

据了解,上海目前已有700多处公共绿地,其中开放式的就有500多处。10月15日晚上8点,记者来到位于延安中路成都路口的延中绿地,只见稀稀落落有几名中老年人闲坐或散步,并未看到热闹景象。“这里周围有不少高档小区,小区内绿化景致不错,居民根本不用专门到这里来。”一位正在延中绿地散步的先生分析说。

有市民认为:“虽然开放式绿地闹中取静,环境也够优雅,但很多人心理上还是会觉得去有围墙的封闭式公园才是真正的‘逛公园’,到开放式绿地只是在‘荡马路’而已。”

面对封闭式公园“关门难”的困境,鲁迅公园管理方在“十一”灯会期间,招募了一批社会志愿者来协助管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公园打算继续通过招募志愿者协助清场,和公园管理人员一起“齐抓共管”,共同维护一个文明、安全、舒适的游园环境。

一位公园管理者提出希望,市民在享受更多的公共免费服务设施的同时,能保持一份公德心,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遵守公园相关的规章,这样,政府才能推出更多服务项目。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一位社会学教授指出:当公园成为所有市民的共享产品时,每一个市民亦面临着个人权益和社会公德的抉择。任何隶属于个人的爱好与习惯在公共场所是否恰当都取决于他能否与社会公德兼容,是否在伸张个体权益时侵害了公共的权益。在这里自尊与自律不仅是出于个人的兴趣,更是对于社会义务的承担和对于社会公德的信守。

如何有效解决“赖园族”问题,对公园管理方、对政府有关部门,对广大游客,都是一道需要一起来解答、共同来破解的“题目”。

编辑:海娜

更多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