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06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国际博览

埃斯普马克:你们作协没提名,我们怎么评?

来源: 钱江晚报  2012-10-24 08:15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之前没人获奖,是因中国作协没提名?

随着诺奖话题问答的深入,记者问得最多的还是:“为什么这么晚才轮到中国?”

埃斯普马克似乎也为中国作家鸣不平,“我们有位院士曾说,全球文学创作进程中,亚洲国家有些落后,但什么叫落后?出产过李白、杜甫的国家怎么会在文学上是落后的?”

事实上,不仅是马悦然,埃斯普马克自己也对中国文化、历史抱有兴趣。他的作品中,就有讲述明代改革家李贽故事的诗作《焚书》。

对于中国作家长期无缘诺奖的情况,埃斯普马克是这样解释的:“上世纪30年代前,瑞典学院并没收到多少来自亚洲国家的提名。1913年,印度作家泰戈尔获奖的提名来自英国,且基于其本人的英译作品。”

直到1936年,瑞典学院谨慎地迈了一步,曾考虑提名中国作家鲁迅。

他们派人到中国询问鲁迅,但鲁迅自己并不是很感兴趣,他拒绝了提名,还认为当时中国没有作家能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不久,鲁迅去世。

在二战期间,唯一被瑞典学院讨论过的东亚作家,是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和林语堂,但最终觉得林语堂在陈述中国转变时的作品,尚缺“精准的人物描写”及“力量和深度”。

在上世纪60年代,诺奖考虑颁奖给一些亚洲作家,讨论持续了六七年,在此期间一些作家陆续辞世,包括1966年去世的老舍。

莫言之前,最接近诺奖的中国籍作家,是沈从文。

“当时,他被普遍看好,已经入选了最后5个人的名单。可惜的是,1988年8月,沈从文去世了。而诺贝尔文学奖,从来都只授予在世的作家。因此,我们也感到极其遗憾,却是无可奈何。”

这时,台下突然有人犀利发问:“是不是说,原因出在我们中国人这边?”

埃斯普马克听完翻译,似乎有些急了:“诺奖是需要各国作协、笔会的主席提名本国作家的。这么多年来,我们每年都会给你们的作协写信,但是,你们自己从不提名,这让我们怎么办?”

编辑:海娜

更多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