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慈会
不妨先信息公开再出国考察
10月24日,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被曝疑计划用善款赴美考察。10月25日下午,中华儿慈会公开回应称,此行是应美国亮点
基金会主席邀请,目的在于了解美国社会公益慈善业。对于考察的经费问题,儿慈会工作人员则称,考察费用来自基金会的理财收益,绝不可能使用善款。
我们承认慈善事业也不能闭门造车,也同样需要对外交流,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和理念为己所用。但是公众对包括儿慈会在内的慈善公益组织的关注和监督,尤其是对善款使用的监督,说到底也是出于对社会慈善公益事业的呵护与关心,非但不是多管闲事,而且很有必要。那么,在儿慈会出国考察之前,就应该先把这些公众不解的地方说清楚,尽最大限度做到信息的公开透明,而不是带着一堆的疑问和质疑出国考察。
说到底,我们不反对儿慈会出国考察,但是我们反对在一种出国费用信息不透明,不公开的情况下出国考察。那样,即便是有着再正当,再充足的理由出国,最终也会面临公众的质疑,也会给慈善事业带来伤害。
(苑广阔职员)
下一个流行造句会是什么?
最近,“元芳体”、“中国式”异常火爆,媒体报道,新闻评论频频采用这类语体。大有质疑非“元芳”,针砭现象非“中国式”不可。流行与跟风仿佛成了媒体字眼的一大特色,但这背后是否有我们反思的地方呢?
网络流行语言一直备受网民青睐,“淘宝体”流行,甚至曾出现在政府机关的公文里面,为此,也引来不少非议。这一系列语言的流行,一是不少网络媒体、论坛、微博刻意炒作;二是适合网民们调侃取乐,也不乏挖空心思造流行语的爱好者;三是网络流行语体,更适合年轻人,也与其追求潮流有关。
网络流行语,应客观分析对待。流行语到底流行多久,要看其对社会语言环境的贡献。一句“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网友们喊累了,也就不流行了,可见,“元芳,你怎么看?”看累了,估计也就没有新鲜感了。流行语,没有跟风,没有炒作,也很难生存下来。一种好的流行语体,适合社会,有其生存的语言环境,会长久,而一种恶意的炒作,胡扯,也只能是短期的某种效应。当然,有些语体,偶尔用来调侃取乐,幽默一把也不错,只是,看多了就乏味,听多了更像抄袭别人的“专利”,就没啥意思了。
流行语言的完善与发展,一定程度上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能真正流行起来的更好,但一窝蜂地跟风造句,就显得有点无聊。下一个造句式流行语,不知道是什么,也许来得会很快,但谁也无法预测。不过,流行过后,我们是否该有一份理智和清醒,不必做啥都跟风。
(邓闽军职员)
楼市价格谁说了算
近日,陕西省出台楼市调控新政,要求商品房利润须控制在10%左右,这是全国首个限利政策。
我们应为陕西省出台的楼市调控新政鼓掌,这是在为政府下一轮楼市调控“探路”。如果拿捏得当,就能够收到调控的奇效。市场具有自发性,完全依靠市场手段,忽视宏观调控,容易导致房价虚高,出现“泡沫”。上世纪80年代,充满“泡沫”的日本楼市最终彻底崩溃就是很好的前车之鉴。楼市调控的目的并不是打压房地产市场,而是抑制市场中的“泡沫”。所以政府不断打出楼市调控组合拳,有利于一路攀升的房价停止疯狂,回归真实。
此次新政要求开发商将商品房的建造成本按土地成本、开发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销售税金等项目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加上10%左右的利润确定房价。在政府对楼市限利的新形势下,购房者理应关注商品房建造中产生的各项成本,防范开发商通过偷工减料以挤出新的利润空间。楼市价格,当然不能够仅由政府说了算,但政府可以通过调控组合拳,不断挤出楼市中的“泡沫”,挤掉楼市中的灰色成本,挤跑楼市中的投机分子,还房地产市场一片“蓝天”。 (李强 大学生村官)
编辑:曹静
安康18岁女孩小倩,在进入大学校门前查出得了白血病,这让本来就贫穷的家庭一下陷...详细>>
网曝房祖名为求自保,供出演艺圈120名明星吸毒内幕。详细>>
告诉每一个孩子:你拥有我全部的爱!爱的智慧缘于平等和尊重。详细>>
8月2日,西安,一场在省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后,在熙熙攘攘的人流脚下,满地垃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