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体来说,民营经济不大,中小企业不强。”李宁评价当前的陕西民企。不过他也表示,在近3年来,中小企业不强的情况已经有了一定改观,尤其是以新项目、新技术、新产品、新的消费人群所带动“四新”企业正在挑起经济发展的“大梁”。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我省10亿元以上的非公控股企业有80个。”李宁对记者介绍道,2011年我省有中小企业140.5万个,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中小企业1208户,“这其中80%以上都是民营企业。”在李宁看来,陕西并不缺乏好的“苗子”,只要悉心加以培育,未来都有可能成长为“参天大树”。
陕西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外省民企进陕”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和陕西省政府关于宏观调控政策预调微调的重大决策部署,引导国内大型民营企业融入陕西新一轮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有效拓展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在陕发展空间,加快陕西经济转变方式、调结构,培育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对于陕西而言,未来的民企发展之路或许已经显现,那就是自外引进“女婿”和自主培养“儿子”的“两手都要硬”。自今年5月我省开展“民企进陕发展”活动以来,通过对接洽谈,目前已有60多家外省民营企业有意来陕发展。9月26日,民企进陕发展推进大会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在陕西西安举行,600多家民企进陕投资近9000亿元,投资西安1212亿。
把品牌看得“跟人格一样重”
“你别看我的厂子不大,也就十多亩地,建筑面积7800多平米,可是一年产值也上千万元,能解决100多位员工的就业问题。”西安志宽食品公司总经理聂志宽对记者说道。
商人、企业家,大多数给人的印象无外乎是会说能干,精明伶俐,而聂志宽在交谈中始终保持着低调实在的作风,透着关中人特有的朴实和宽厚。在他看来,中小微企业要发展,一定要有品牌意识。品牌是什么?品牌就是信用和信任。谁将消费者当成傻子,谁才是真正的傻子,“好多中小微企业的垮掉,主要是缺乏品牌意识。”
事实上,在陕西民企当中,真正能够驰名全国的品牌还不多,而要成为在全国领先的“大高个”,无疑要有足够响亮的品牌。在西安交大营销学教授郝渊晓看来,对于小微民企的做大做强,或许真要把品牌看得“跟人格一样重”。
学会“抱团”整合资源
做大做强,说得容易,真正实施起来,又该怎么做呢?
西北大学陕商研究中心主任李刚教授支招,陕西民企要学会“抱团”整合资源。近年来,民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竞争越发激烈,给企业带来的压力与日俱增。单个企业要想做强做大,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明显不够。他建议,企业如果通过“抱团”、组建联盟来充分运用和整合市场资源,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上市,无疑是民企快速发展最快、最有效的手段。”一位省政府人士直言不讳,“但是就我省民企现状来看,可以说,仍是自然生长阶段。”据了解,当前的创业板市场,陕西虽有宝德股份、达刚路机等4家民企上市,但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数量和规模仍较少。事实上,陕西并不缺乏技术领先的高新企业,如何实现技术和资本的对接,陕西民企仍需继续给力。
而对于还处于创业阶段中小民企,聂志宽认为,政府也主动地出台了一些有利于中小微企业的政策,但解决困难最终还要靠自己。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韩博强 采写
编辑:温磊
安康18岁女孩小倩,在进入大学校门前查出得了白血病,这让本来就贫穷的家庭一下陷...详细>>
网曝房祖名为求自保,供出演艺圈120名明星吸毒内幕。详细>>
告诉每一个孩子:你拥有我全部的爱!爱的智慧缘于平等和尊重。详细>>
8月2日,西安,一场在省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后,在熙熙攘攘的人流脚下,满地垃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