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日是“清华大学男生节”,清华女生们在校园打出数十条趣味条幅为男生祝福,并以送戒指、美食,献情歌等方式讨好男生,此举引起诸多清华光棍男的热捧。不少受宠的男生纷纷表示,将投桃报李,“等三七女生节时,一定让班里的妹子们惊喜。”据了解,清华男生节始于2002年,迄今已经过了10年。(11月13日《新京报》)
在12日的清华,“妹纸”们各种讨好、各种卖萌、各种献殷勤,直令得一干理科男感动万分、无比受用。凡此一幕幕,既暧昧又单纯,既喧嚣又静美,真真只能发生于“象牙塔”矗立的那方小小天地里。其实,对社会大众来说,男生节、女生节的创意,最大的价值还在于关照我们自身,以及那一份青春。
男生节、女生节的勃兴,无形间已经颠覆了国人拒绝“角色倒置、即时狂欢”的传统。从此角度说,它们未尝不是一次重塑社会文化心理的试验。在过往,公众惯于按部就班的秩序,包括在看待、处理两性关系时,也多秉持固定的视角和规范。然而,随着男生节、女生节的流行,人们已经接受了一种新的观念:在特定日子里,我们本可用异于寻常的方式,来重新安置不同性别的身份关系。
“清华男生节”上,女生们高挂横幅、献歌赠礼,很是一幅和乐的图景。显然,这是“非常态”的景象,却无疑是有益且健康的。在此过程中,男女同学皆展现出多于寻常的热情,双方的关系因之更为融洽。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以“节日”的名义,在独特的一天内,都变成了不一样的自己。你可以说,这是一种“特殊情况”,也可以将之视作是“一时热闹”,却终究无法抹杀其“探索新人际模式”的试验功能。
在大学校园内,乃至在整个社会,男女双方的最佳相处方式,当然不一定是现状所维系的那样,也不一定是“男生节、女生节”所表现的那样。事实上,各取两端之所长,平衡、纠偏、矫正后,才能实现公众优化人际关系的期待。不是每一天都可以成为“节日”,但“节日的精神”却可以在每一天沿袭。无论你在高校、公司,无论你处于哪一种集合,都无碍你对身边的同性或异性,展示更多的关注和关怀。或可言之,支撑“男生节”试验的动力,无非是人们对于更好人际关系的期许。
编辑:王秋阳
安康18岁女孩小倩,在进入大学校门前查出得了白血病,这让本来就贫穷的家庭一下陷...详细>>
网曝房祖名为求自保,供出演艺圈120名明星吸毒内幕。详细>>
告诉每一个孩子:你拥有我全部的爱!爱的智慧缘于平等和尊重。详细>>
8月2日,西安,一场在省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后,在熙熙攘攘的人流脚下,满地垃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