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06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中国报道

专家称中国“南涝北旱”格局改变 夏季雨带北移

来源: 人民网  2012-11-15 10:12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今年1月1日至11月5日,华北区域平均降水量557毫米,比常年同期值偏多7.9%,已经超过了常年的全年降水量(525.3毫米)。

  气象统计显示,今年夏季,西北地区(甘肃、宁夏、青海、陕西、新疆)的降水也出现明显增加,平均降水量150.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5.7%,是1980年以来最多年,也是1951年以来第四多年。

  作为国家防灾减灾领域“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我国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重大气象灾害监测、检测和预测关键技术研究”的首席科学家,宋连春表示,我国华北西部、西北东部等地,显示出向降水偏多转变的趋势,北方的干旱化趋势的确存在部分地区率先发生转折的可能。

  我国东部夏季雨带出现北移,南方地区降水有减少趋势。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在北方降水呈现增加趋势的同时,南方地区的降水开始出现减少趋势:

  2003年后,华南年降水量阶段性减少,已经有5年出现降水显著偏少年(2003年、2004年、2007年、2009年和2011年),一般较常年同期偏少10%—20%;2003年后,除2010年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已经有8年比常年同期明显偏少,一般较常年同期偏少1%—15%。

  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教授罗勇说,长江流域自1998年大水后就没有发生全流域的水灾。最近几年,我国东部“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型发生了变化,夏季多雨带位置北移。从今年夏天的情况看,多雨带主要在华北和东北南部。

  据宋连春介绍,我国华北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多寡变化存在一个显著的准20年振荡周期,也就是说,华北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存在此消彼长的周期性变化,降水格局大致20—30年转换一次。

  专家说,这个周期性变化与东亚夏季风关系密切。研究表明,东亚夏季风强时,我国雨带位置偏北;季风弱时,我国雨带位置偏南。东亚夏季风减弱和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强度偏大的这种大气环流年代际变化(年代和年代之间的比较,每10年是一个年代)背景,是造成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华北地区干旱少雨、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多雨的主要原因。

  关于东亚夏季风在1977年以后减弱的原因,一系列研究将其归因于赤道中东太平洋的年代际厄尔尼诺现象。它引起东亚夏季风减弱,造成水汽输送大多只能到达长江流域,从而引起长江流域降水明显增加,而华北地区降水明显减少。

  宋连春表示,近期有研究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东亚夏季风表现出恢复增强的特征;伴随着东亚夏季风的增强,我国东部夏季雨带出现北移。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认为,北京发生的“7·21”暴雨和东亚夏季风的增强关系很大。如果没有季风从南向北输送充沛水汽,北京不会有这么大、这么强的暴雨。

  气候变化模拟显示,东亚夏季风强度增强。我国华北夏季降水可能继续增加。

编辑:曹静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