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06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博士选择去中学教书 导师因爱徒不愿做科研失眠

来源: 广州日报  2012-11-16 18:47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业内悲叹

  科研学术陷入恶性循环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在程代展老师的博文《昨夜无眠》发出后不久,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海霞,也在其博客中发表了一篇名为《和程代展老师:过分务实和名利化的环境让我们无法回答钱学森之问》的博文,表示理解程代展老师所面临的困惑。

  她在博文中称,自己经历过两个学生的“叛逃”。其中一个,在考上了研究生之后,开始了自己的创业,最终尽管没有毕业,但是却成为了一所著名培训学校的创始人,成为了非常著名的奥数辅导老师。

  而另外一个学生,在张海霞帮其联系好去美国读博之后,最终选择了能够“挣钱多、挣钱快”的五道口学院。

  她感慨道,“我们每天都在被人诟病:科研创新能力差,出不了真正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解决不了科研难题,可是看看我们的教育现状,过分务实和名利化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让我们陷入了恶性循环:具有潜质的好苗子不断地主动或者被动地逃离,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去做一些‘更加务实和名利化’的事情,而美其名曰成功!”

  博客反击

  谁能乐于“马鞭式科研”

  对于程代展老师的博文《昨夜无眠》,名为“黄秀清”的网友,在其博客中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发表博文《程代展先生,您错了!》,认为“如果一定要在程先生和那位优秀的学生之间找一个错者,我选程先生。错误的原因很简单,程先生既是导师,更是严父”。

  对于程代展老师的错误,她在博文中指出,一是,“己所梦,勿施于人”。不停地把梦想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二是,“勿让学生背上沉重的感情债”。这位学生一定是位重感情的好孩子,他知恩图报,但在您不断升级的关爱安排下,他渐渐感到无力偿还,所以他选择逃。

  三是,“不要做骑千里马的伯乐”。压缩弹簧会产生动力(能量),过度压缩只能使弹簧变形而失去动力,千里马是不是在伯乐的长期骑压下失去动力了?

  四是,“做研究不是做作业”。在程先生的马鞭驱使下,这位学生在日复一日的推导、汇报、写文章中度过,彻底地消费了他的研究兴趣。

  五是,“优秀科学家与老婆孩子热炕头,并不矛盾”。

  她认为,兴趣才是成功之母。在高考指挥棒的鼓动下,中国人的科学兴趣从小就被知识的海洋吞没,中国教育不过是反复导演伤仲永的悲剧。

  她坦言,程先生培养研究生的方式值得商榷,对一名有科学潜质的研究生来说,再多的文章也无法弥补失去的科学兴趣。

  网友众议

  谁让“科研苗子”逃离科研

  昨日,科学网组织了有关程代展、张海霞等博文引发的关于“科研苗子”逃离科研的在线讨论。导师眼中的优秀“科研苗子”为什么会选择逃离科研之路?压迫学生走“科研正途”,导师有错吗?导师是否应尊重学生的选择?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谢强认为,目前的机制对培养优秀博士生显然是不利的。“我自己也有很优秀的学生,如果他们未来计划投入科研,我肯定是建议他们出国到名校读博士,而不是在国内。优秀的博士生在国外可以得到资助,专心搞科研,毕业后再做博士后,有了一定的学术积累以后再回国,这样起点能高一些。”

  对于同样的问题,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海霞则表示,国内的科研成果和环境都不尽如人意是事实,但是也要看到进步,“最大的原因我说就是受过正规训练又能够坚持科学精神进行科研工作的人太少,我们需要加强这个队伍,也需要吸引更多好的苗子来培养,创新无处不在。我这几年做的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iCAN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很多大学生的创新作品很突出,不是没有人,而是没有正确的引导和指导以及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保障。”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博士吴宝俊的回答则更为干脆,一句话:“中国人太多,人均享受资源(物质资源、学术资源、教育资源)太少。我建议有能力的就出国读书,不要大家都挤在一起,都挤扁了。”

  对话程代展

  尊重他选择生活的权利

  记者:程老师,您在与该名学生相处的五年时间中,是否了解过他的想法?

  程代展:确实是没有。这也是我现在在反思的有问题的地方。我只关心他的三件事:数学基础打得怎么样?英语口语讲得怎么样?科研做得怎么样?对于他个人的思想感情、生活以及家庭情况等都知之甚少。两人见面,除了学术还是学术,没有朋友般的交心,更没有刻意培养他对学术的兴趣。

  记者:他不去这些高校或科研机构的理由是什么?

  程代展:他告诉我,中学给的待遇很好,解决房子问题,工资也不低,在高校五到十年之后才能达到这种待遇。比较现实的来说,毕业之后就可以很稳定,生活有保障,还能解决孩子上学的问题。我一直以为,他做得那么好,肯定喜欢科研,但是实际上,他心里还是有一些想法的。

  记者:我们高校或科研机构的待遇很低么?

  程代展:应该说我们高校的待遇还是不低的。只是对于刚刚博士生毕业的年轻人来讲,就很低了。因为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中,最好的待遇留给那些已经成为院士、教授的人,教授下来还有二级教授、三级教授、四级教授、副教授,最后才到这些年轻人,所以他们很难一毕业就有很好的待遇。我们很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专心做研究。

  记者:您怎样看博士生去做中学老师?

  程代展:一个博士生去当中学教师是一种教育资源和人力的浪费。他学的许多知识都不会有用武之地。这不是看不起中学教师,中学教师对社会,对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同样至关重要,但一个师大本科毕业生会比我的学生干得更好。因此, 让博士们,特别是像我的学生这样的优秀人才去教中学,是教育制度的失败、社会人才分配的失衡。

  记者:您现在想对您的这名学生说什么?

  程代展:我给他发了个E-mail,告诉他,不管他最终的选择是什么,我都支持他。应当尊重年轻人选择自己生活道路的权利。我的学生其实也说过,他的价值观和我不一样。但是,我相信, 我的这位学生如果真喜欢科研,将来某一天他也会回归的。

编辑:曹静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