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07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社会治理性骚扰需要大写的人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2-11-18 08:29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上海女排两球员遭教练性骚扰。现在,这一事件已有处理,当事“副教练”受行政警告,并被调离。舆论质疑处理太轻,并且隐去当事人姓名。无论如何,上海女排性骚扰事件总算有所处理,而在这一事件后被曝光的河南女

  排性骚扰事件,河南方面的回复是“这个事儿也不算个啥事”。

  报道说,去年10月,河南男篮队员鲁超网络发帖,不满其女友在河南女排被教练深夜叫去“单独开会”,并发生性骚扰行为,而今其女友已因此退役,教练道歉了事。记者联系河南球类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程慎修,程说:“这个事儿也不算个啥事。因为他那个……都没有那个啥……”

  还有媒体表示,国内女足、台球等项目也有过性骚扰风波,“然而,出于种种考虑,中国体坛发生的这些丑闻大都被掩盖起来”。

  性骚扰行为大量被掩盖,确实与很多人认为它“不算个啥事”有关。传统上,一个人遭受了身体或者可见的利益侵害,才算是个事儿,“没把你咋样”,就不算是个事儿。性骚扰就是一种“没把人咋样”的事情。

  这个社会,“没把人咋样”,就适合用“批评和开导”的方式来处理。主动行为方不会被认为没有过错,但批评一下就行了;另一方则被开导,算了算了,好了好了,我们已经批评他了,你看说到底不也没什么事儿吗?按这种“退后一步天地宽”的做法,“没把人咋样”的伤害会越来越多。伤害者不承担什么后果,受伤害者反而可能在开导后不“算了”和“好了”,被指责为“得理不饶人”。

  一个社会,是否视性骚扰为严重行为,取决于对人格权有何态度。性骚扰有的侵犯身体,但也基本上不造成身体的伤害。但所有的性骚扰行为,都构成人格上的侵犯。如果一个社会对人格尊严缺乏敏感和重视,性骚扰就真的“不算个什么事”;如果一个社会对人格尊严足够敏感和重视,性骚扰就是大事了。

  不管在哪个社会,总有一部分的人格是特别受到重视的。在一个传统社会里,普通人的人格是无须重视的,但社会等级高的人,人格却很重要。一个普通女子被官宦子弟动手动脚调戏一下,那算个什么事儿呢,赶快低头逃走。但一个平头百姓,对官宦之家的女子去动手动脚,后果就严重了。即使在今天,性骚扰的发生,也是有方向性的,它往往散发着权力、身份与性别优势等气息。

  现代社会,只是要对所有人的人格予以同等视之。性骚扰“算个事”,还是“不算个什么事”,不是由行为的施加者、旁人,而是由行为的接受方决定。一个普通人遭受了性骚扰,社会认为“不算个什么事儿”;一个普通人对“高级人”性骚扰,会被人认为“简直吃了豹子胆”,这都是不正常的。而另一方面,普通人的人格被侵犯了就该“算了”、“好了”,大人物决定放过小人物则算“大人有大量”,这也是不正常的。现代社会应给予所有人同等的维护人格或显示宽宏大量的权利。

  同样具有性意味的言语、行为或环境设置,算性骚扰还是浪漫,取决于接受信息的人对它的态度。行为后面的性意味是否受欢迎,这是根本的标准。这样,个人感受和判断就有了重要意义。个人在社会和法律中的位置上升了,个人应受到社会尊重和法律保护。接受性骚扰这个概念,就是接受个人及其人格在社会和法律上的中心地位。在一个贬斥个人(准确地说,贬斥普通个体)的社会,人字没有大写,人格尊严的保护必然欠缺,性骚扰难于被处理,只是人格权不受尊重的一个表现而已。 (刘洪波 知名杂文家)

编辑:王静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