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卖场中销售的山寨手机是“吸费”的主力
国产山寨机为主 自动上网、菜单陷阱、收费游戏、短信吸费等是常见“吸费”手段———
从数年前的工信部查处违规SP企业,到去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网秦串通飞流恶意扣费,再到智能手机时代各种恶意吸费软件大行其道,“吸费手机”从未离开过公众的视野。为何“吸费手机”多次曝光后仍在市场上公然销售?“吸费手机”这条非法产业链中都有谁在受益?用户如何才能防范“吸费手机”?
■吸费手机“主角”
是国产山寨机
“吸费手机以国产山寨机为主,因为山寨机价格不高,购买者往往对手机都不太懂,而且大部分人并不熟悉手机上网以及订制电信增值服务的相关知识,所以更容易吃亏上当。” 昨天,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吸费手机最常见的手段包括自动上网、菜单陷阱、收费游戏、短信吸费等。”
哈尔滨工商部门近日对当地手机大卖场进行的一次检查也证实了这位业内人士的话——30多款被曝光的“吸费手机”中,绝大部分为国产“山寨机”,但也不乏TCL、天语、长虹等知名品牌手机。
“吸费手机”通常会设置一键上网的按钮,只要用户无意中按下,手机就会按照预设程序链接互联网,而链接的网站一般都为收费服务网站,消费者所浏览下载的内容都要被扣除费用。
此外,“吸费手机”除了正常的通话、短信、设置等菜单外,往往预设了游戏、视频等很多增值服务软件,只要用户打开这些程序,就会产生服务费用。
■智能手机“吸费”
更难察觉
多位专业人士还透露,事实上,“吸费手机”并不是说手机本身有问题,过去“吸费”主要通过短信订制,后来监管部门规定电信增值业务必须获得用户的同意才能提供,这让“吸费”短信生存空间大大减小。
不过,随着智能手机的流行,“吸费”方式也在创新,“吸费”主角变成了App软件甚至是嵌在软件中的一小段代码,比之前的短信扣费方式更加隐蔽,普通用户如果不仔细查看话费清单的话,根本无法察觉。
据介绍,恶意代码通常会伪装成短信、网站、微博链接来诱骗用户下载安装,装入手机后依据预设指令控制终端设备执行如恶意扣费、盗取隐私等行为。
“不用特殊手机软件检测很难查到,而且这些恶意软件也很聪明,不会在一部手机上扣费过多,以免引起用户警觉,”从事手机软件开发的李先生表示。
编辑:曹静
安康18岁女孩小倩,在进入大学校门前查出得了白血病,这让本来就贫穷的家庭一下陷...详细>>
网曝房祖名为求自保,供出演艺圈120名明星吸毒内幕。详细>>
告诉每一个孩子:你拥有我全部的爱!爱的智慧缘于平等和尊重。详细>>
8月2日,西安,一场在省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后,在熙熙攘攘的人流脚下,满地垃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