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07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制度反腐不容再犹疑下去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2-11-26 03:52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重庆北碚区委书记雷政富5年前的淫乱视频曝光后,仅仅过了60多个小时就被免去书记一职并被立案调查,与此同时,黑龙江双城女记者举报该市工业公司总经理性侵一事也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及时回应,这反映了反腐的高效率。可以肯定地说,这两起事例与新的中央领导对反腐的重视有着直接的关系。

  中国当前的反腐态势,确实到了和腐败赛跑的地步,用中纪委研究室主任李雪勤的话说,当前反腐工作中存在着三个最突出的问题,“一是领导职务高的案件多;二是案件涉及金额大;三是查处案件中的‘一把手’多。”而从监督来说,中纪委原副书记刘锡荣则认为:“上级监督下级太远,同级监督同级太软,下级监督上级太难,组织监督时间太短,纪委监督为时太晚。”这些反腐一线主管和研究者的“真言”,道出了反腐之难。

  无论从反腐机构,还是相关制度设置来看,世界少有国家有中国如此庞大的规模和复杂的制度规定。虽然这套反腐模式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远远不能适应当下反腐需要。腐败高发态势为什么遏制不了?吏治腐败本质上表现为官员的权力过大,不受或少受监督,政府的立法、施政行为和治理方式公开和透明性不够,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存在大问题。所以,要使反腐取得实质成效,除了反腐本身需要制度和机制的创新,重构反腐的治理路径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其他一些基础的制度变革相配套,强化法治反腐的力量和建设。

  比如,需要对党政和部门“一把手”的权力进行实质限制和制约。这方面的制度建设包括,对重大事项和重要人事任命实行票决制;政府的决策和政策制定必须规范化、程序化、公开化,公众必须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提高党务和政务的透明度,使之置于全体党员和民众的监督之下;实行公务员和干部选拔的公开民主竞争机制,堵塞“任人唯亲”的渠道。

  再如,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公共预算体制,削减政府调节经济社会事务的权力和领域。腐败滋生的一大根源是政府管得过杂过宽,要减少腐败发生的几率,必须转变和限制政府的职能及其作用范围,科学合理地设置权力,切断以权谋私的纽带,并用公共预算体制的改革来倒逼政府职能的转变。

  还有,理顺监督体系,加强人大、舆论监督和经济审查的力度对反腐也非常重要。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人大,一定要敢于充分地运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职权,做实人大的权力,使人大“硬”起来,真正体现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作用。与此同时,重视舆论监督的特有优势。在目前的网络时代,允许媒体和社会自由报道和监督腐败,在无处不在的监督下,官员腐败被发现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最后,要加强法治建设,加大惩罚力度。当前,我们的法制很不健全,特别是缺乏有关保护市场主体地位和权利、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完善政府宏观调控、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以及约束政府权力等方面的法律。在无法可依的情况下,加上执法不严,官员被查处的概率就很低,腐败成本很小。所以,必须加强和完善这方面的法制建设,做到惩罚成本大于腐败的预期收益。建立和完善这些基础的制度规范,再辅之以官员财产申报公示,舆论压力,以及官员选拔中的责任追究之类措施,可以乐观估计,腐败是能够抑制的。当然,能否落实反腐承诺,推出上述制度建设,需要时间来检验,但以中国目前的社会生态,从时间窗口来说,不容我们再犹疑下去。(邓聿文)

编辑:赵萌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