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7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中国报道

教育部要求京沪粤明年两会前落实异地高考政策

来源: 新华网  2012-11-28 10:30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专家、学者、律师为异地高考建言

  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景斌:要从根本上认识高考移民和随迁子女的本质区别,前者为参加高考而移民,后者的认定前提是随迁,要求在当地高考。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殷飞:为了防止为子女空挂学籍、伪造虚假工作证明等问题,应推行电子学籍,进行联网核查、信息公开,并对各地招生计划指标进行动态调整。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李晓明:可考虑在大城市首先开放高职教育,逐步降低由职业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门槛,使更多“农民工二代”获得在城市发展的一技之长。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学籍认定最长不应多于6年,要让真正随父母务工上学的考生得到资格认定,把利用金钱、权利能够随时拿到学籍人排除。同时鉴于今明两年的特殊性,可考虑采取部分临时措施,允许补报消除公众顾虑。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作为人口流入较大的地区,如果北上广的异地高考问题不解决,基本上等于我国整体的异地高考问题没解决。在现有高考招生制度框架不改变的情况下,解决异地高考问题仍需国家主导。如果仅把制定方案的权限交给地方,很有可能导致具体方案落实难。现在教育部会同其他部门的督查行动,是希望督促地方切实来按国务院文件出台方案,来推进落实。

  30位学者上书国务院建议放松异地高考

  10月8日,北大法学院教授张千帆等30位专家学者联名向国务院、教育部及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教育部门领导递交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就读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建议方案》,对随迁子女的认定条件、父母条件、政策落实时间等方面提出建议。

  四省八律师“上书”教育部 呼吁取消高考户籍限制

  7月15日,河南、山东、安徽、湖北四省8位律师联合致信教育部,反映北京部属高校招生中存在严重地域歧视问题,建议教育部改革招生制度,取消高考的户籍限制,增加河南等地的高等教育投资,并增加这些省份的招生名额。该建议信已寄往教育部。

  湖北律师致信教育部:建议增加高考大省招生比

  相关评论

  人民日报:异地高考,审慎对待也在情理中 慢不得也急不得

  异地高考改革势在必行,但审慎对待也在情理之中。这项招生考试改革,影响范围之大、涉及问题之广、争议之激烈、情况之复杂,远远超出教育领域。异地高考的门槛究竟有多高?口子开多大?条件会多严……这些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政策设计的难点。条件太严、门槛太高、数量太少,到头来只是少数人的“游戏”;条件太宽、门槛太低、数量太大,流入地的教育资源又会被稀释,流入地学生的利益可能受损。

  异地高考:话题虽疲劳,“开闸”须重申

  异地高考“开闸”固然是好,但如果“无门槛”,势必会引发担忧:它或将造成“高考移民潮”,加剧教育资源向流入地的集中,固化地域不公的态势。如何界定门槛,在预防投机和打破藩篱间找到平衡,考量制度设计的柔性。基于此,“有条件准入”,完善学籍管理,规范对考生报考资格的审查,也就成了不二对策

  别让异地高考绊在门槛儿上

  平心而论,异地高考难就难在户籍福利上。与户籍隐性挂钩的异地高考,只会放大原有的不公,无异于空中楼阁。我们不可能一下子说服各地主政者对城市农民工做到与市民同等待遇,拿出足够的当地招生指标来惠及农民工子弟,如果纠缠于降低门槛,只会空谈误事。不如将户籍公平先搁置起来,纯粹从“异地高考”的本源率先解决异地参加考试的问题。

编辑:王静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